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無業行
《無業行》 平常人* 以無所受而受諸受方名菩薩行,亦名無業行。 現在所受的種種順、逆諸境,均為過去所造善、惡業所致。 智者應以沒有分別的平等心,去接受順逆諸境。也就是說: 順境不喜,逆境不憂,一律欣然接受,內心自然覺得泰然安穩。 若能如此,雖受諸受,而感覺無所受,方名菩薩行。 若因順、逆境諸受,而生愛、憎之心,此心即是未來善、惡業因, 將會結成善、惡之果。善業、惡業都是業,都是輪迴的業因, 故六祖壇經曰:不思善、不思惡,還汝本來面目。 為善不欲人知,雖是美德,但內心已分別出善與惡,將結善業, 卻種輪迴因而不自知。智者為善,卻不放在心上, 只認為是順良知做事,不以為是作善事,自然不執著善。 善之心念,一樣有善報,但內心不結善業,而能免輪迴。 (因業由心生,心不生則無業) 譬如:幫助一個盲人過馬路, 有一種人內心很高興自己做了一件善事,會告訴朋友這件事; 又有一種人雖然做了善事,但為善不欲人知,也不會告訴別人; 復有一種人,只是順良知自然而為,也不分別是善、是惡, 此三等人都會有善報,但是前兩種人,雖有善報但亦生善業因, 故將種輪迴因;第三種人雖有善報,但不生善業因,故無輪迴因, 此種人稱為無業行人。 人因有心或無心而犯戒律,將結惡業,亦為輪迴因。 智者因有心或無心而犯戒律,即悔先罪,決不再犯。 此犯戒律之心亦不放在心上,自然無擾其心。雖受惡果, 內心仍以無所受而受其受,欣然接受,故自然內心無此惡業, 終能免輪迴。(因業由心生,心不生則無業)不思善不思惡此法名: 「無業行」。 人於世法中不能避免一切善惡諸事,也不能不作善也不能完全不為惡, 有心無心間或許會犯戒律,若犯戒律則起無相懺悔。 何謂無相懺悔?就是悔過,記取教訓,絕不再犯, 此犯戒之心亦不放在心上,不要讓它自擾亂清淨心, 是為無相懺悔。若無法釋懷則積極為善,或做功德迴向以彌補即可。 否則,此過已犯,並不能重來,只有徒增罪愆,擾亂一生, 愈有良知則愈受其苦,於事無補,是為有相懺悔。有相懺悔, 不是真懺悔,它將使心茫然不辨前程, 很可能枉然一生,不能自拔。 若能深悟「無相懺悔」則火坑化為白蓮池,白蓮台上現如來。 是故為摩經曰:佛告優波離。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優波離白佛言。 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昔者有二比丘 。犯律行以為恥。不敢問佛。來問我言。唯優波離。 我等犯律誠以為恥。不敢問佛。願解疑悔,得免斯咎。 我即為其如法解說。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優波離。 無重增此二比丘罪。當直除滅,勿擾其心。 佛為無業人。此無業行是殊勝法門,一門直入,超越善惡諸法, 善惡諸法是對治法非佛法。若不解此法者,雖已承受其果報, 但自心仍然生其善惡諸業,故輪迴不止。佛雖與眾生同住於世, 但佛深知業障本空, 故其一切行,均為「無業行」。 七佛通誡偈曰: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其間,「自淨其意」即是無業行之法要。 提供參考 平常人合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