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58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s0016724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疾病] 炎炎夏日 中暑怎麼辦?! 我交您!!
【來源出處】 知識+

中暑形成的過程可分為三階段:最初是熱痙攣(Heat cramp),然後是熱衰竭(Heat Exhaustion),最後是中暑(Heat Stroke),這是最嚴重情況。在高溫下作強烈運動時,體內不斷產生熱量。人體內有兩大散熱系統:血循環及汗腺,前者將體內熱傳送至接近皮膚的肌肉表層,後者藉汗的蒸發將熱由皮膚散出體外;這兩散熱系統同時工作。若體內熱積聚過多,以致這兩系統未能及時將熱散出,對內臟即產生不良影響。起初出現熱痙攣,患者呼吸喘速,感覺強烈口渴及疲倦,腳部可能發生抽筋。由於大量出汗,以致身體缺乏鹽份及水份。此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及飲進適量稀鹽水,並在蔭涼地方休息,熱痙攣便於短時間內消失,體力亦恢復正常。若此時不休息,仍繼續運動,強要挨下去,則病情趨惡化,由熱痙攣轉為熱衰竭,此時體內溫度由正常的三十七度升至三十九度,患者因過量出汗而使身體失去大量水份,且體內積熱過多,引起頭暈,胸部及胃部絞痛,呼吸極度困難,且可神志不清。熱衰竭若進一步惡化,則體內熱量越積越多,水份幾乎散失殆盡,使恆溫自動調節系統完全失效,體內溫度可升至四十一度,這種情況便是中暑,這時差不多已無汗滲出,皮膚呈乾熱狀態,心、肺、肝、腎等器官無法正常運作,生命呈危險境界,若不及時送院急救,死亡是無可避免。

在拯救人員未抵達時,首要事項是將患者散熱及補充水份,首先將患者上衣脫去及將水灑於皮膚上,並不斷搖扇使風吹著皮膚,以加速散熱,同時令患者飲下大量冷水。若患者陷於昏迷,則切勿由口中灌水或任何流質,因為這時患者無法控制氣管在喉部與食道交接處的開關,水份若由口灌入,可能滲入氣管而直達肺部,造成肺積水。

人體在代謝過程,產生大量的熱,這些熱必須以一定的方式散發出去,才能使人體體溫維持衡定。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作用,使人體產熱和散熱處於動態平衡,當周圍環境氣溫升高到一定程度,尤其是溼度較高,通風不良時,人體的蒸發散熱受阻,或是身體內部的維持衡定系統不能發揮功能,而蓄積大量熱能,此時就可能發生中暑。

中暑是內在生理狀況,遭受外界物理條件所影響,所以生理因素之中,包括體弱、老年、產婦、肥胖、慢性病患者容易發生中暑,而罹患其他疾病,或是睡眠不足,過度疲勞,也可以誘發中暑。

依病情輕重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按發病機制,又可分為中暑衰竭、中暑高熱、中暑痙攣、日射病四種類型,但常混合出現。

中暑高熱:體內有大量的熱積蓄,除了高熱外,還有昏迷、無汗。

中暑衰竭:最為常見,體內並無多量積熱,而係失水與鹽分,或低鈉血症所致的周圍循環衰竭。

中暑痙攣:主要表現為肌肉痛性痙攣,常發生在劇烈勞動流汗之後,只補充水分,而未補充鹽分,尤其是氯化鈉喪失過多,使隨意肌發生痛性痙攣,並不直接與高溫有關。

日射病:是因夏季烈日曝曬所致的中暑。因為血管收縮不穩,血液滯留在四肢或內臟,相對性的腦貧血,或稱為熱昏倒,只要移置陰涼通風處,即可自然緩解,小學生開朝會過久而中暑者,當屬於此。

先兆中暑
在高溫環境下,勞動一段時間後,感到昏眩、耳鳴、胸悶、心悸、惡心、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正常、或略微升高37℃,如能及時離開高溫環境,適當休息後,短期可恢復正常。

輕症中暑
除了有先兆中暑的表現,患者還有體溫升高至38-39℃,面色潮紅,皮膚灼熱,或有呼吸及循環衰竭的早期症狀,如面色蒼白、噁心、嘔吐、汗出淋灕、皮膚溼冷、血壓下降、脈搏細弱而快,一般經休息及治療,可於四小時內恢復正常。    

【心得感想】

恩~~~ 我感覺我受益無窮 希望大家可以用到 我也分享給大家 讓你們可以避免中暑 尤其夏天阿..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10-07-26 14:1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236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