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人愛拈花惹草?為什麼漂亮的年輕女生會愛上有錢有勢的老男人?這些人類行為的偏好問題,都可以從動物身上的基因特性找到答案。
當人類對動物了解愈多,會發現原以為人類才有的特點,像是聰明的頭腦、使用工具的能力、形成文化的特質,以及自我意識等,其實動物也有。人類跟動物的區別,其實並不大。
由國科會與聯合報、公共電視、科學人雜誌、News98合辦,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承辦的「2008展望春季系列演講:生命及其演化-是『天擇』還是『人擇』?」第三場「人是萬物之靈?—看我們和動物有多相近!」由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杜銘章主講,帶領大家從動物身上反思人類的行為。
野地蠅交配的時候,如果雄蠅提供的食物愈多,雌蠅願意交配的時間也愈長;杜銘章比喻,這種行為有點像是人類結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他時常在想:人類行為為何與動物行為這麼相像?人為何脫離不了動物?
現今已可證實,人與黑猩猩的基因有99%相同,與牛有9成相同,甚至人跟雞的基因有8成相同。但是人類一直以萬物之靈自居,常狂妄地認為「人定可以勝天」,其他動物根本比不上,但真的是這樣嗎?
人總以為抽象的算數、歸納類推能力是人類獨有的。但杜銘章指出,灰鸚鵡能做到6以下的加法,並且可以區分物體質地、辨識出顏色或抽象的符號意義。而不斷給猩猩看畢卡索、莫內的圖畫,久了之後牠能分辨出兩者的畫風,顯現出動物也有歸納的能力。
動物學家也曾經在海豚的頭上做記號,然後在池中擺放鏡子,發現海豚會在鏡中找頭上的記號,認得鏡中的自己,充分展現出海豚也具有自我意識。杜銘章表示,達爾文在1871年就指出,儘管人類與動物的心智並不一樣,但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非「性質」上千差萬別。
他舉例說明,為何在「性趣」上,雄性會比較主動而且花心,但雌性卻比較保守矜持?從繁衍後代的角度來看,雄性動物可以花很小的代價製造出許多精蟲,但是雌性動物需要耗費很多營養、精神才能產生卵子。不過雌性產下的子代是她的優勢,不管父親是誰,母親一定是她;但任何一個雄性個體卻無法完全肯定子代有他的基因。
根據實驗顯示,在這種機制下,雄性動物若與愈多雌性動物交配,子代的數量就會愈多,但無論雌性動物與多少雄性動物交配,產下的子代數目幾乎相同。所以雌性動物「到處拈花惹草」並沒有好處,因此須「精挑細選」具有優勢的雄性動物交配;而雄性動物則是交配愈頻繁,後代愈多,所以必須「花心」。
杜銘章表示,雖然人類從動物身上可以獲得許多啟發,動物對人類也貢獻良多,但人類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嚴重破壞動物賴以為生的自然環境。他曾經在桃園煉油廠周邊調查動物的活動,發現附近的稻田,晚上一點聲音都沒有。
根據一般的經驗,稻田晚上應該會有蛙叫、蟲鳴,但他只看到福壽螺靜靜地附在水泥水溝上。杜銘章表示,這種水泥材質的水溝不像早年的「泥巴水溝」,對於水量的調節可以有「緩衝性」,現在如果雨量稍大就易淹水,不然就是水一下子流光,稍不下雨就易釀成旱災,森林綠地變少,以及水泥水溝都讓大地涵養水分的作用變差。
他說,社會經濟發展得太快,人們容易產生暴發戶的作法,胡亂耗費資源不知珍惜;一旦環境被破壞,要補救很難。人類社會應該穩定發展,嚴謹地進行環境評估、管制;這樣雖可能讓經濟發展速度稍微減緩,但這種社會的進步是踏實的。此為國科會研究文內容
http://web1.nsc.gov.tw/ctpda.aspx?xItem=9639&ctNode=75&mp=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