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104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oder97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1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 《楞伽經》中不可言說的主體境界
關於禪宗之「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特色,其多少都有受到《楞伽經》一書的影響。故此文在討論《楞伽經》不可言說的主體境界,而禪宗之不可說,除了表示佛性不可言語道斷之外,其另一層涵義在說明一切言話不過是知識的建構。由佛教傳至中土以來,到了禪宗發展的時期。在此期間已經談了太多關於佛教的知識系統,故到了禪宗時,就不用在討論知識了,該用此現有的知識作功夫。直接操作功夫,展開竟就是禪宗之一大特色,而在《楞伽經》中隱約可以找到禪宗所期向的目的。
大慧我念一時於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閒,便問我言。瞿曇。一切所作邪。我時答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彼復問言。一切非所作邪。我復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論世。彼復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長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大慧。彼問我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受種種受生現耶。我時報言,是十一論世。
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我唯說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三有因。不能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攀緣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知生。我不如是。
在此之時,婆羅門所問的問題,在佛陀來說皆是世論,故其言「汝之世論,非我所說」。依此則佛陀所說者究竟為何?以上種種的問題皆是言說分別而來的,一切「有、無」「生、不生」皆是自心分別表現,皆是心外求法。而此言說戲論根本是虛妄不可得,佛陀不回答,乃是不依此言說,若言說亦落入了文字分別的思維之中。故佛陀報言:「此亦世論,婆羅門,乃至少有心識流動分別外境,皆是世論。」依此文的推論可以有兩個重點,一者,一切言說分別是戲論,非佛陀真正所要表達的。再者,佛陀之所以不回答,乃是因為其自身的主體境界,不落入此分別言說之中。因為佛陀所要眾生了解的重點,不是分別言說的文字,而是自身能否夠達到主體境界之中。因為言說皆是分別戲論,皆與達到主體境界無關。又言說分別是心識流動,乃是墮入三有之因,而若要真正求得解脫之道,應該捨去此分別言說,使自己的主體證入境界之中,才是根本解脫的方法。若執著於此文字,終將入輪迴苦海,此亦非佛陀所願意見到的。
  承上段所言,若佛陀不在分別言說之中,而其主體境界所證得者究竟為?
佛告大慧。無量一切諸法,如所說義,計者相續。所謂相計者相續。緣計者相續。性非性者相續。生不生妄想計者相續。有為無為妄想計者相續。地地自相妄想計者相續。自妄想無間妄想計者相續。有無品外道依妄想計者相續。三乘一乘無間妄想計者相續。復次大慧。此及餘,凡愚眾生,自妄想相續。以此相續故,凡愚妄想。如蠶作繭。以妄想絲,自纏纏他。有無有相續相計者。復次大慧。彼中亦無相續,及不相續相。見一切法寂靜,妄想不生故。菩薩摩訶薩,見一切法寂靜。復次大慧。覺外性非性,自心現相無所有隨順觀察自心現量,有無一切性無相。見相續寂靜故,於一切法,無相續不相續相。所以者何,位於一切法有無有,無眾生可得故。
此段所言之「續」乃是一種延綿不絕難捨的執著。眾生之所以不能解脫,其原因在於思維中有「性、非性」「生、不生」「滅、不滅」等種種二邊之分別。若一有思維之分別即是妄想,因為此種分別相本身就是無實在性。唯有真正的不分別的境界「見一切法寂靜,妄想不生故」。如此才是佛陀真正要眾生明瞭的,這是一種主體境界所存的心境。也就是不在思維是與非,真與偽等種種二元分別的問題,而是在根本上討論思維與不思維的問題。所謂「不思維」並不是指呆若木雞的狀態,而是主體境界處在一種無分別心的狀態。而一有「思維」才會產生知識,而「有、無」「生、不生」等種種概念皆是知識分別而得。但是所謂的二元分別,其體性皆無自性,一切不過是眾生心生妄想而已。故一產生分別的概念,即是心識之流轉,若心識有流轉將會造出許多的外境,使眾生執於此外境之中,此乃不能解脫之因。
  再者,就算知識分別是正確無誤的,如「一乘」、「三乘」之分別。此兩個命是皆是成立的,若言「一乘」是以終極意義的佛境界來談,無論眾生在六道如何生死流轉,或已入聲聞、緣覺、菩薩境界,其最終將成就一佛乘。若言「三乘」是以客觀的宇宙論知識來看,在宇宙之存有者當中,確實都有十法界之存在,有眾生、佛、四聖、六凡之別。故此分別該是正確的,而佛陀言以上種種之分別並不是在知識上說分別的知識說錯了。只是在修行、實踐的歷程中,指出眾生在成佛之歷程與境界中不該起分別心。哪怕其分別的知識是正確無誤的,終生也不該執著於此知識中。因為佛陀是以一種成佛的主體境界來看,此知識的追求反而於修行無益,有了分別即非在境界之中。而佛教所追求的是一種無分別執著的境界,故佛陀已一種主體境界與功夫修行的角度來看,說明眾生不該執著二元分別。是以佛陀之批評知識,其並非在客觀的知識層面否定二邊知識之分別的正確性。而是此分別於證入境界無益,因為只有知識終不可解脫,佛陀之教法在教育眾生解脫之道,故唯有令眾生證入此無分別之境界,才是真正解脫的途徑。
  其實佛教所說之教法,有自證聖智境與言說兩種。所謂自證聖智乃是主體自身達到境界之中,而此境界實非言說可至;而且境界的展現與言說無關。所以境界與言說根本是兩碼子事,雖說兩者亦有其相關性,但是如果是境界的開展即非分別言說,而若有言說相即非主體境界的展現(主體境界是一種無分別的狀態)。所以在這樣的意義下說一切分別言說終非主體證入了境界,但是語言終不可以放棄。如《楞伽經》云:「大慧,若不說一切法者,教法則壞,教法壞者,則無諸菩薩緣覺聲聞。若無者,誰說為誰。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莫著言說,隨宜方便,廣說經法…」可見佛並非否定言說,因為若無言說眾生則不可聽聞教法。只是言說究竟非境界,而佛陀要令眾生解脫,所以才重現主體境界。
  故承以上之論,在《楞伽經》中有直接達到境界,而不落於分別言說的知識。故其後禪宗即承此觀念,直接作功夫,而不在言說上。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3-01 13:55 |
雲飛陽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既然是不可言說的主體境界 .那文字便無必要
經典是要--時遷法也遷.沒有萬古不變
變才能通.經典過時不可全取.視為準繩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6-03-02 23:43 |
moder97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1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雲飛陽於2006-03-2 23:43發表的 :
既然是不可言說的主體境界 .那文字便無必要
經典是要--時遷法也遷.沒有萬古不變
變才能通.經典過時不可全取.視為準繩


對於你所言...我深表認同..以牟宗三先生所言..佛學所教導世人的..即是要「蕩相遣執」.
但是這篇文章所強調的不可言說之意...並不在你所論說的立場上...
而是認為不可言說是指不落入分別執取...另一意思即是禪宗認為以往佛教經典已論述了相當多的知識理論(如天台宗..華嚴宗..就討論相當多的佛學知識..甚至還有建立了很有系統性的判教理論)...對眾生.佛.世界.等等的界定有相當多的討論...所以這種知識型態的建構對禪宗來說已無須再重複論說..因此才認為眾生應直接在成佛功夫上實踐...此一實踐就已非知識理論的建構...而是指出什麼樣的功夫行為可以讓境界提升..什麼樣的行為反而不會提升...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4-13 23:48 |
zzaaqq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9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佛之境界不可「思」、也不可「議」
也就是無法用我們凡夫的思想、言語、文字來表示
但也因為我們是業力凡夫,還須靠這三種媒介來「悟」入佛法
所以佛法還須藉由音聲或文字來傳導訊息
我們只是藉由種種因緣切入佛的智見
為什麼要入佛的正智正見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樣才能了脫生死輪迴之苦
所謂法尚該捨,何況非法
意思就是一切法門、乃至大藏經典就像解藥一樣
試問若病人服藥病好後,還需再服藥嗎?
當然就該將藥給捨棄,因為這時候解藥已對身體沒好處,就像毒藥般該捨去…
學佛亦如此…但是我們業力凡夫愚病深重,三毒繞身,要將解藥捨去,還需精進不懈
發無上菩提心,佛法無邊誓願學之道心…

所以楞伽經上的不可言說的主體境界
是意在告知佛法的真實意境,實在無法用文字言語可代之
怕我們眾生執著於某法或某偈,而以為此法或此偈就是佛法的精闢了
怕我們眾生被「法」所縛,怕我們落入文字像之障…慎之、慎之…

但是雖無法用文字言語來「代」之,確可從文字言語來「悟」之
所以也不可小看這些文字言語,要不然佛陀辛苦說法四十九年,也不是說著好玩的
一切大藏經典的種種法門乃針對個別不同眾生根器而說,只因佛法乃眾生而有,若無眾生,亦無佛法了。


獻花 x1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永佳樂 | Posted:2006-04-15 00:27 |
雲飛陽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人成功主要依據因素不外乎那幾種
佛法簡單卻複雜化.淪為文字語言當中.談天說地.知識雖豐富.於心性卻一點進步也沒有
一句話平常心.要花多少時間才修得
那佛語兩三句.豈不是花更多時間力行
談經說法一小時是佛祖幾千億萬年智慧而成
要進步....不多說去做就好
程度有無進步....自己會知道.不要欺騙自己.蓋棺將論定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6-04-15 22:2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85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