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支气管哮喘要穴─孔最
[取穴法]
在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当桡骨的尺侧边上,距太渊7寸,伸臂仰掌取穴。
[操作方法]
毫针针刺法。于双侧孔最穴常规消毒,以30号毫针垂直刺入,进针0.5~0.8寸,得气后针感要求呈双向传导,向下传至拇、食指端,向上传至胸部(即气至病所)。刺激频率120~180次/分,捻转角度90~180度之间;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次3分钟左右。
[适应症]
哮喘。胸闷憋气、喘息不得卧。
[释义]
孔最穴,孔指孔隙,最为甚大之意。取穴时,掌心向上握拳,此穴在腕上7寸最大的凹陷处,故而得名。又本穴为手太阴肺经之郤穴,为本经气血深聚之处,功用上来说,最能开瘀通窍,治孔窍病最得用,故名之。
孔最穴的主治特点,可用"急"、"通"二字概括之。因为本穴系肺经之郤穴,郤穴是脏腑经脉之气深聚之处,其主要作用是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如咳喘的急性发作、咯血等症,故曰"急"。"通"是指本穴为开瘀通窍最得用之穴,善于治疗因邪气郁闭于体表所致的身热无汗的外感表证,邪热壅滞于咽喉部的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以及痰浊壅盛、痰阻于肺之哮喘病等。刘冠军氏谓:"该穴主治热病汗不出,针此可以宣通肺气,开泄腠理,犹如通中发汗,最为第一。"故孔最穴具有宣肺解表、肃降肺气、凉血止血、清热利咽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肘臂挛痛、痔疮等病症。
孔最穴主治哮喘病与其主治作用,以及它所处的"肘膝以下"重要位置有关。
孔最穴在手太阴肺经循经线上,手太阴经起于中焦,络于大肠,入于肺,从肺系(气管、咽喉)经腋下,循臂肘内侧,直至大指末端。本穴为手太阴经"肘膝以下"的远导腧穴,是本经经气深聚之处,感应性较强,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故能主治肺脏、气管、咽喉及相应体表部位的疾病;哮喘是肺脏功能失调所致的主要病症,孔最穴最能疏通肺经经气,具有宣降肺气、通气泄邪之功效,成为治疗哮喘病的重要腧穴。
现代研究认为,针刺"肘膝以下"穴位,反映到脑部代表区大,刺激作用强,能较好地激发脑部分泌内啡呔,以调整和制止体内因疾病而引起的各种机能紊乱和疼痛。可作为"肘膝以下" 腧穴远治作用的重要依据。此外,据报导,在豚鼠平喘试验中,针刺孔最穴可以增强豚鼠对组织胺致喘的耐受性,初步说明孔最穴有一定抗组织胺的平喘作用。
[按语]
1.田从豁氏等报导,针刺孔最穴治疗哮喘发作期50例,观察其1小时内即刻平喘的效果,完全缓解21例,基本缓解21例,无效8例。有效率达84%。
2.针刺孔最穴治疗哮喘的发作,应注意针刺的手法,达到气至病所才能取得较好疗效。针刺时的体位,以坐位屈肘仰掌为好,定好穴位后,医者以左手拇指重切局部,使患者产生明显的酸沈感,随即在切指下端进针。这时医者左手压力不减,右手执针刺入一定的深度,轻微提插3-5下,并向外展的方向捻针,使针感向下传至拇、食指端。然后医者将左手压指换到针体的下端重压之,右手将针向内收方向捻转,使针感向上传导致腋前胸部,随着气至病所,同时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随之改善。
3.日人泽田健氏谓,孔最是灸治肛疾的名穴。因本穴系肺经之郤穴,多用于治疗脏腑的急性病,由于该经与大肠经相表里,故又能治痔及痔出血。若配以足太阳委中穴点刺,其疗效更佳。
转贴于这个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