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認識道教(二)
※道教行儀
1. 以三跪九叩為最敬禮
2. 香以三支:意味天、地、人
3. 人際相逢時,以兩手作揖禮(供手禮)「右手握拳,左手蓋於右拳之上,兩手作揖(下起膝,上齊眉為一 揖)垂拱,形似天上半月狀,口稱「無量觀」、「太上感應」、「平安善哉」或「慈悲」。
4. 若一手執物時,則出一手,屈食指(含一氣化三清之意)為禮。
5. 神職人員著禮服時,一概行拱手禮,不行握手禮。
6. 一般執香朝拜時,應以右手執香成握拳狀,以左手蓋於右拳之上,雙手置胸前(不放於眉頭之上或頭頂上),上拜舉香,上不過眉,下不過膝。
7. 空手朝拜時,兩手抱拱作揖,身軀彎曲形似半月狀。
8. 執香或空手跪拜時,手掌應朝地,切忌向上(可防散財)。
※道教科儀組合象徵意義 (一)道教的基本儀式
1.經儀:亦就是通常的誦經、拜懺。首重「去義凝神」,需知「知止,方知造化」;「誠意,始覺妙音」,故誦經、禮懺有「守真」、「悟明」之妙,代天宣化之功。
2.教儀:目的在對神衹的崇拜和頌揚,因此演教時多無經懺之禮誦。
3.法儀:是針對特定目的,由高功運神行法,藉以奪取天地的造化,極救眾生於無邊。
(二)宗教科儀:宗教意識的行為表現。
透過高度、「符號表」、「規範化」和「理想化」的象徵意義,作為宗教與人信仰對象或信仰境界的表象、溝通、確認的方式。
(三)道教科儀:由聲象禮儀、物象禮儀、示象禮儀、意象禮儀所組成。
1.聲象禮儀:是透過「呼神、叩齒、誦經、祝咒」…等音意象,表達對蒙受神恩渴望。
2.物象禮儀:由具體的象徵物,作為與神溝通的媒介物。
3.示象禮儀:無論「聲象」、「物象」之結合,使每個「符號化」的禮儀動作,賦予特定的宗教涵義。
4.意象禮儀:是宗教禮儀的最高象徵,統合了「聲象」、「物象」與「示象」的禮儀活動,在儀式中,表裡成神,內外合一。
※道教五大派 1.積善派:
旨在以積善為重,故守「做好人」、「行好事」的本份,安身立命,以增其造詣。主張「忠、孝、和、順、仁、信」六字真訣。
2.經典派:
係道家哲學為研究起點,而作玄學之探討,以期了解宇宙的真諦、發現天人之祕奧,大澈大悟能知行「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3.丹鼎派:
重在修煉,用吐納、胎息、內丹、道引…,以達其養生延年本老之目的,與我國醫學有密切關係。
4.占驗派:
重在吉凶禍福與各種應驗,常用五行、八卦、乾坤、陰陽、生剋制化、天人感應。
5.符籙派:
重在科儀、法術兩門,一則保存敬神,祈禱諸科教,以祀天祭祖之指導,正一派天師教以此為主。
※道教文化與中華文化之淵源
1.道教與中華民族共誕生、相伴隨,具有抗拒頑強生命力。
2.道教玄理學與中華民族共合,具有倡導科學宗教力。
3.道教神秘色彩的神靈學與中華文化社會民俗共體合,具有熱情堅強意志力。
4.道教文化與中華文化共始終,具有文化傳承延續力。
5.綜合所觀:
「宗教乃文化之產物,文化為宗教之根源」。人類由野蠻而至文明,其表現於社會文明成績,謂之「文化」。其表現於信仰思想,崇拜之行為,謂之「宗教」。
道教既源於黃帝、闡揚於老子、成教於張道陵,是為中華民族之正宗本土宗教,故道教文化亦為中華文化,是密不可分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