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认识道教(二)
※道教行仪
1. 以三跪九叩为最敬礼
2. 香以三支:意味天、地、人
3. 人际相逢时,以两手作揖礼(供手礼)「右手握拳,左手盖于右拳之上,两手作揖(下起膝,上齐眉为一 揖)垂拱,形似天上半月状,口称「无量观」、「太上感应」、「平安善哉」或「慈悲」。
4. 若一手执物时,则出一手,屈食指(含一气化三清之意)为礼。
5. 神职人员着礼服时,一概行拱手礼,不行握手礼。
6. 一般执香朝拜时,应以右手执香成握拳状,以左手盖于右拳之上,双手置胸前(不放于眉头之上或头顶上),上拜举香,上不过眉,下不过膝。
7. 空手朝拜时,两手抱拱作揖,身躯弯曲形似半月状。
8. 执香或空手跪拜时,手掌应朝地,切忌向上(可防散财)。
※道教科仪组合象征意义 (一)道教的基本仪式
1.经仪:亦就是通常的诵经、拜忏。首重「去义凝神」,需知「知止,方知造化」;「诚意,始觉妙音」,故诵经、礼忏有「守真」、「悟明」之妙,代天宣化之功。
2.教仪:目的在对神衹的崇拜和颂扬,因此演教时多无经忏之礼诵。
3.法仪:是针对特定目的,由高功运神行法,藉以夺取天地的造化,极救众生于无边。
(二)宗教科仪:宗教意识的行为表现。
透过高度、「符号表」、「规范化」和「理想化」的象征意义,作为宗教与人信仰对象或信仰境界的表象、沟通、确认的方式。
(三)道教科仪:由声象礼仪、物象礼仪、示象礼仪、意象礼仪所组成。
1.声象礼仪:是透过「呼神、叩齿、诵经、祝咒」…等音意象,表达对蒙受神恩渴望。
2.物象礼仪:由具体的象征物,作为与神沟通的媒介物。
3.示象礼仪:无论「声象」、「物象」之结合,使每个「符号化」的礼仪动作,赋予特定的宗教涵义。
4.意象礼仪:是宗教礼仪的最高象征,统合了「声象」、「物象」与「示象」的礼仪活动,在仪式中,表里成神,内外合一。
※道教五大派 1.积善派:
旨在以积善为重,故守「做好人」、「行好事」的本份,安身立命,以增其造诣。主张「忠、孝、和、顺、仁、信」六字真诀。
2.经典派:
系道家哲学为研究起点,而作玄学之探讨,以期了解宇宙的真谛、发现天人之秘奥,大澈大悟能知行「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3.丹鼎派:
重在修炼,用吐纳、胎息、内丹、道引…,以达其养生延年本老之目的,与我国医学有密切关系。
4.占验派:
重在吉凶祸福与各种应验,常用五行、八卦、干坤、阴阳、生克制化、天人感应。
5.符箓派:
重在科仪、法术两门,一则保存敬神,祈祷诸科教,以祀天祭祖之指导,正一派天师教以此为主。
※道教文化与中华文化之渊源
1.道教与中华民族共诞生、相伴随,具有抗拒顽强生命力。
2.道教玄理学与中华民族共合,具有倡导科学宗教力。
3.道教神秘色彩的神灵学与中华文化社会民俗共体合,具有热情坚强意志力。
4.道教文化与中华文化共始终,具有文化传承延续力。
5.综合所观:
「宗教乃文化之产物,文化为宗教之根源」。人类由野蛮而至文明,其表现于社会文明成绩,谓之「文化」。其表现于信仰思想,崇拜之行为,谓之「宗教」。
道教既源于黄帝、阐扬于老子、成教于张道陵,是为中华民族之正宗本土宗教,故道教文化亦为中华文化,是密不可分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