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05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整體統一性 與 個別差別性 平等平等
整體統一性 與 個別差別性 平等平等
“不二法門”一語出自
《維摩詰所說經》。
“二”意指相對、相待、差別;
“不二”指超越相對、差別。
《維摩經》第九品叫
「入不二法門品」,
經中舉出世間法裏種種相對性,
例如:生滅、垢淨、善惡、明闇,
以至有為無為、生死涅槃,
等等相對法。
維摩居士與諸菩薩討論怎樣才能
超越這些相對問題之絕對答案,
有人認為不動、無念即入不二法門,
有人認為不著於相、
亦不住無相能入不二法門,
而文殊菩薩以“於一切法無言無說、
無示無識,離諸問答,
是為入不二法門。
”最後維摩詰默然無語面對眾人,
以顯示離語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門,
乃至離諸概念才能泯絕差別對待,
悟入平等一如的境地。


相即相入佛學術語,華嚴宗教義之一。為“相即”與“相入”二詞之並稱。
又稱相即相容,或略稱“即入”。華嚴宗之法界緣起論之要義。
為詮顯事事無礙法界之用語。
意謂法界之體用、一多,鎔融無礙,緣起重重無盡。
《華嚴五教章》卷四云(大正45·503a)︰
“由空有義故,有相即門也。由有力無力義故,有相入門也。
由有待緣不待緣義故,有同體異體門也。由有此等義門故,得毛孔容剎海事也。”
華嚴宗以為,諸法之自體有“相即”之義,

諸法之力用有“相入”之義,故一多鎔融無礙,
而成無盡法界之大緣起。《華嚴經探玄記》卷四(大正35·173a)︰
“是故一一諸緣相望,各有二義。

(一)約體,具空有義故有相即,謂若無一即一切緣全失自體。
何以故?以無一時、多無所成,無所成故,不是緣也。
是故有一即有一切,卻一即卻一切,
此即一切是空義故,泯自即他;以一是有義故攝他即自。
(中略)由二空二有各不俱故,無不相即時;
一空一有不相礙故,恆時有相即。
又由一一緣中空有不二故,不壞自而即他,妙義思之
。(二)約用,有有力無力義,故有相入,
謂諸緣起非各少力而共生故,即一一緣各有全作義、
全不作義。何以故?若無一緣,餘全不作,則一有力,
餘皆無力。餘緣亦爾。是即一有力,故能容多。
多無力故潛入一,多有力等亦爾。亦由二有力二無力不俱故,
無不相入時;一有力一無力無礙故,常恒相入耳。
又於一一緣中各由有力無力不二故,不壞在外而恆相入。”
此中,“相即”之義,係就“法體”之空有立論;“相入”之義,

係就“用”之“有力無力”立論。此外,相即相入也有同體、
異體之別。《華嚴經探玄記》卷一〈緣起相由之十義〉中,
曾列異門相入義、異體相即義、同門相入義、
同體相即義之四義。即在申論同體與異體之“相即相入”之義理。
此外,華嚴宗又有“因陀羅網”(indra-ja^la)的比喻,

以說明相即相入之理趣。因陀羅網是莊嚴帝釋天宮殿的網。
又稱天帝網或帝網。此網每一目皆懸有寶珠,
寶珠的數量至多。每一珠中,各現其他一切珠影。
互相影現,隱沒無覆。又一珠所現的一切珠影之中,
也映現其他一切珠的珠影。如此交相互映,重重影現,隱顯互現,重重無盡。
華嚴宗以此比喻諸法“一多相即相入”而重重無盡之義,

又約境而稱為因陀羅網境,約定而稱為因陀羅網定,
約土而稱為因陀羅網土。凡此皆顯事事無礙相即相入的圓融法門。


元音老人

佛在世間說法的時候,就經常說:
佛法離一切相,離文字相,
離言說相,離心緣相。
這就是表示佛法是無有實法的法、
不著相的法。
佛付法給摩訶迦葉的偈子說:
『法本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法本法無法』,
意思是一切心法根本就沒有實法,
都是應病與藥、隨機假設的,
所以雖有而無。『無法法亦法』,
雖然無法,但是假用不無。譬如,
世界宛然有,身體宛然有,衣食住行等等
統統都不是沒有,而且各個都能夠派上用場。
說個無法還是不曾離法。
『今付無法時』,因佛法是應病與藥的,
雖有而無、雖無而有,
所以現在傳付這個法的時候,
『法法何曾法』,
八萬四千法門,儘管說了這麼多,
但最終一法也不可得。
這就明示我們這不實不虛、
不即不離、非空非有、非有非空的妙用真心了。
所以,經文不過是進入佛法的門戶,
是入佛的路徑。 而要入這個門戶,
又必以究讀經文為先導。
但千萬不要以此而誤認為經文是實法,
而執著於經文。
而要入這個門戶,又必以究讀經文為先導。
但千萬不要以此而誤認為經文是實法,
而執著於經文。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21-01-12 10:0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371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