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03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大圓滿對“如來藏”的看法

圖 1.



劉立千*
首先談他們對如來藏的認識。
說如來藏是一個空淨而又光明的真心,
是一個有體有作用的活潑之心。
這個起作用的是什麼?就是覺性的明分光明。
光明是一種動力,心非動性,
要靠光明中之風大來鼓動它,
心才有活力,才起作用。若無光明的動力,心則停止活動,
成為斷空(《句義藏》11;《大圓勝慧》96,97)。
真心就是佛性,眾生皆有佛性,
所以我們每個眾生都有這樣的一個真心。
它的體、空淨;性(相)、光明;用、大悲周遍。
這正與內地禪宗所悟到的真性頗為一致,
禪宗古德說“開顯了真實的知見,身心廓然,
沒有一切塵埃污染,孤迥迥的(體),光皎皎的(相) ,
活潑潑的(用),洞然同於太虛。”這就是心的體、相、用,
就是心的本來面目。 它的活動方式就是三分:
空(體)而明(相)(有),明而現(用),現而空。
三分是一體的三面,不可分割,而是一個整體。
現的什麼?現的就是輪涅萬相。
“輪”就是輪迴,屬穢相(染相);
“涅”就是涅粲,屬淨相。
這就是《華嚴經》所說的森羅萬相。
萬象均是如幻而有,非是實有。
如來藏的心,其體是空而有光明,
故如來藏心體有空、明二分。空分是真性,
是心體,是不變的;明分(相)是光明,猶如明鏡,
有攝取和照顯萬相的性能,其所攝是客觀萬相,是假有,
是不真實的。那麼為什麼還要攝取和照顯?
心的本性就是如此,空不離有嘛,要有才有力用。
佛和眾生之心都不能只有心空而無有“有”。
若是沒有光明現源和風大之有,心不能活動,不起作用,
佛就不知做佛事,眾生就不知做眾生事,
都變成為土木金石了(《大印》133,212)。
所以空和有必須結合,一切才有生命活力。
一般顯教只提如來藏的體、用二分,不提“相”分,
即使提三分,對相分也無明確解釋,
這樣他們的公式就成為空而現(顯)了。
空如何能現?既然說如來藏體空淨、不變、無相,
這樣如何能照顯千變萬化的色相?故體不能照顯出萬相。
那麼是否這些萬相是由“用”出來的?如圭峰大師說:
“體非一切,說體非凡非聖、非因非果、非善非惡等,
然即體之用,而能造作種種,謂能凡能聖,
現色相等”(《禪法》134),也說是“用”能現種種。
“用”是個動作,本身不是色相,也不能產生色相,
不能把萬相照顯出來。
色相是所現之物,是用的賓語,
相和用是兩回事,故用不能照顯出萬相。
因此體用之間還需另外一個東西作為照顯萬相的根據,
這根據就是所謂的“現源”。這現源是什麼?不知道,
因此懸而未決。
藏密大圓滿提出這現源就是本性光明的性能(光能),
也就是如來藏三分之一的相分。它有五光,能照顯色相,
能攝持萬相並把萬相顯明出來。
故如來藏之體不只有空的一分,
而且有另一分能把萬相顯明出來——
即起現源作用的明分,
這樣體就有空明二分。 空分屬“心”,明分屬“色”(“風”);
空分屬“空”,明分即光明,
光明為地水火風空五大精微之五光,為色法,
風和色都是屬有,故色心、風心皆是空有一體的。
在體中時現源則是潛隱之光明,並無色相,
稱為深明微細之現源,住於體空法身之中,
稱為童子瓶身(《句義藏》8,,11, 128)。
所以“法身中有現源”(《句義藏》),就是心要活,
才能從空到有。正由於有這現源(光能),
才能把空和有的兩個問題、
染和淨的兩個世間以及佛和眾生兩個種性都聯繫起來,
都才起作用(《句義藏》 9,13)。不然佛只有法身空淨,
沒有相用,沒有成就色身的風和色(風和色指的是光能),
則成為斷空,不起作用,豈不是眾生世界都斷滅了麼?
所以空不離有,這是在密乘無上部中特別指出的心要之義。
應該改變過去把法身只是空淨的看法,
把法身看成是清靜無為、靜止不動的心是很片面的。
況且法身也不是呆如木石之頑空,
它是有靈明妙覺和智慧的,空指的就是它空無有相、
空無有物,它是真空而有妙有之覺性
(《大圓勝慧》71),它是活的。
所以它有百千萬億的妙用而不是僵硬如鐵板一樣。 '
這靈明妙覺和本性光明就是佛性之體、相、用,
就是佛性的總面貌。
上面談輪涅萬相只是如來藏的用所照顯出來的形象。
至於萬相是客觀假有,由它們攝取過來而顯現出去的,
不是如來藏所生的。那麼這些萬相又是從何而來的?
佛說諸法因緣生,萬相是由眾生各自的業力因緣所生,
因緣各有不同,因此所生之相就多了起來,故名萬相。
萬相總分為輪涅萬相。輪迴染相是由眾生業習因緣所生;
涅粲淨相中的三身種子是如來藏本具,
又由佛的智慧功德因緣培積滋長而生。
總之萬相是由因緣生的,
不是由一個創世主統一創造出來的,
所以佛教根本否認什麼神我、梵我之說。
有了光明現源就把如來藏的體用都聯繫起來了
(《句義藏》9)。
不然只一個空性法身,哪裡還有什麼萬相?
更不能把顯明的萬相現於眾生之前。若只有法身枯空,
則無光皎皎之相,也無活潑潑之用,一切都歸於空無,
如來藏也成為斷空了。所以如來藏必定有體能覺知、
有相能朗照、有用能外放,三分是緊密聯繫著的,
也是不可分離的,這樣才是如來藏活生生的全貌。
以上談的是如來藏總的情況。
其次分別闡述如來藏的體、相、用三分。
①體。 如來藏的一體有空明二面的合一體,
空分指它空無有相、無生滅、無為、不造作、
無一切無明煩惱的垢污,故說本淨;
明分指它又不是什麼都空,它本身還有性能,
就是本性的光明現源,即自身的光能,這是本體固有的,
稱為元成,亦即是天然成就的,是空不了的。
有它就能從空到明現,這樣空也不成為孤空了,空而能現,
故空也有作用。 不過它在體時是潛在的現源,無有光相,
僅體空之中有能顯萬象的潛能而已,稱為深明之現源(光能)。
故體空是空無一物。 有說此空為真空,或說為真空中有妙色,
所說的就是指的這個光明現源(光能)。 此光明現源屬於色法,
心空屬於心法,在如來藏心體之內有本性光明才能顯明萬相,
才起作用,故說如來藏為輪涅萬相所依之本(《虛幻休息》2)。
如來藏空而有覺為空分,稱為本淨;明由空現有,
稱為元成。 本淨元成實為同一之體(《句義藏》7)。
空明二分是天然本性(《句義藏》7,8,9,128)。
故說“如來藏之體是空明二面統一體”,也是空不離有的實相。
②相。相指的是如來藏的光明現源(本身光能),
光明是如來藏的本性,“覺性從本即光明”
(《句義藏》97,107)。光明能照顯色相,是覺性之明分。
光明有五光,為五大種之精微(光能),能照顯萬法,
如鏡照影,五光妙色能現佛之三身五智聖妙德相,
也能現眾生之三途六道種種染相。
這都是如來藏本身的性能(光能),
沒有這個光能照顯是現不出來的。
萬法指在外一切事物之現象、在內一切心識之活動,
都是由如來藏本身的性能光明(光能)顯現出來的。
這顯現出來的“有”是因緣生法,是假有、不實在的,
是由明分光能而來的幻影,但這是光明的法性,
是本性就要現,而且明現不滅,也無法阻止。
有相就有“顯現”的存在,那麼“顯現”是什麼?就是萬法。
“有”又是如何顯現出來的?是從何而來的?光明有二智:
一是攝取智,由此智力把外在的色相攝取過來,
藏於體中;二是照顯智,用時能將無相現源
(即潛藏的現源)明顯其性相,不相紊雜,
使無相成為有相(色),然後又由大悲妙用將其明現於外,
使一切有情世間皆能得見。 “覺性本光極明亮,
空生一切多希有”(《句義藏》14)。
萬相就是由光明的攝取和照顯二力而現出來的。
萬相是因緣生法,是假有不實的;
光明是如來藏之相大,是本性,是真實有,
它位於此藏體用之間,所起的聯繫作用非常之大。
萬相是所現,是客觀存在,稱為外境。寧瑪派承認有外境,
說除自心的顯現外,客觀上有其他世界和眾生。
萬相也是由光明攝取過來的(《寧提》88),
《壇經》說為自性能含萬法。 萬相是有,亦即存在,
但無自性,非是實有,光明攝取的僅是明現之空色,
說空色指其無實體性,光明能攝取的也僅是客觀影像,
不能攝其實質。小乘說色法是微塵所積,承認微塵實有。
大圓滿僅承認客觀上有空色的存在。
光明(光能)是色元,能攝取和照顯外色。
同時光明是一種動力,它能推動內心活動,這非常重要。
因為心是抽象的精神,不能獨立存在,也不能自己活動,
要依風的推動;還要依存在色身之中。
所以風和色是心的最大依託之處。 如吾人有心,
若無有身(色),則無所依處,亦無活動場所。
心是無形無相,不可把捉,若無有身(物),則飄忽散失,
不但心的活動不可了知,色身也成為枯木槁灰了。
中陰經說人死後身的蘊聚散了,
此刻急於想另覓生處而去投生,就是心要求有個依託之處。
成佛也是如此,證了法身(心)還要起報化身,要廣作法事,
這也證明心是不離色的。 因為人若只是一個空洞之心,
則一切法皆成斷滅,心即全無作用,
而且心亦不能獨存。故空必有“有”(色),空不離有。
這“有”是什麼?就是色元和現源。所以佛不能只有法身的空,
還須要有光明現源的有,這樣才能證得佛的三身德相,
故三身種子早在如來藏中就已具有。體空分為法身,
性明分為報身,用現分為化身。三身現源為三妙色,
即潛在的妙光而無形相,稱為妙色,法身為空妙色,
報身為明妙色,化身為覺性妙色,三妙色就是光明所現。
所以證了法身,一定要起二色身,
就是因為有此光明現源才能普作宏法利生之事。
此現源也能現輪迴六道染相。 總之從空到有,
從淨到染,從外到內,
一切現像都是光明現源在起聯繫作用,
都是由光明顯現出來的,若無光明,
則這些染淨內外之相皆無法顯現出來,所以空不離有。
光明何以能現染淨二相?
“元始最初,光明本性尚無光相,光明隱藏體中,
稱為童子瓶身。”可見最初心體就不是單純的空性,
除空而外應有其它的“存在”,
此存在則為光明五大種之風大。 “由於智風吹動,
初露光相,名為童子瓶身破裂,這時心性超出本位,
出現元成入門,才有染淨之世界的顯現”(《句義藏》45)。
智風初動時顯現為根元顯現,現佛的三身五智種種德相,
稱為空性中的妙色(《句義藏》45)。
根元顯現是本有光明;本無迷悟。由於業風鼓動,
光明受蒙蔽,真心迷成妄心(即阿賴耶識心),
此時則能所分離,隨無明實執之力產生虛妄分別。
所謂風動起念,念久則積念成相,
久久遂形成虛妄的輪迴世間。
虛妄世間之產生完全是由業風使光明受障而造成的
(《句義藏》28)。這風是光明五大種之一,還不能拋了,
因為風心是天然結合在一體的。風既是心的動力,
也是生命的活力。它在人體中稱為氣息。
氣息與心關係極為密切,吾人能有思維活動是由心動,
心動是由氣之鼓動而來的。又氣停止了,心也停止活動;
氣是人的生命,氣斷了,心臟也停擺了。
氣與心不可分離,心空不離氣有。
氣(風)與心是天然生就的,'這是法性的本然,故也是空不離有。
由此可見染淨兩個世間全由風大鼓動光明而成。
佛和眾生都有風,它是與心俱生的。
不過風有智風(覺明風)和業風(無明風)二種。佛是智風,
其力成清淨世界;眾生是業風,其力成染污世界。
但無論染淨皆是光明所現,其所現相雖是虛妄,
雖是如幻,然皆由執著而起,去了執著後,
既同出於光明,則無勝劣,故不能著相取相、自找束縛,
不得解脫。只有認識它,能自作主而不隨它走,
則可放任不管。 光明離於垢污後,即恢復本然。
它是自心的本性,本性不變,它也是不變的。
故認識光明最為緊要! 光明的明分也是明現不滅的。
從真到妄,從妄返真,這些形相都是由光明照顯出來的,
若無光明這個舞台,則諸色相也無表現之處,
一切顯現不離自己明分光明之體性(《灌頂講義》78),
所以說光明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光明因無明干擾障蔽很深,
我們見不到,我們能見的只是它所現的顯現,
因此對於這些顯現,我們應注意不要受它們的欺騙,
不要抓著它們不放,它們是自性光明所現,
同時自心本明,是能照能知的,故一照即了。
眾生就是把輪迴幻現執以為實,抓得太緊,不肯捨離,
走無明老路,才釀成了一場永不休止的大幻變遊戲。
③用,即現分,能現出輪涅萬相。此種顯現有無量功德,
就如顯現佛的三身五智種種德相,
能使眾生一見即生歡喜心,
並策勵其趨進無上正道求得解脫。又說現分為大悲周遍,
此指佛的悲心遍於一切眾生,悲心與眾生普遍聯繫,
這正是佛的智用。佛若無智則等同木石(《句義藏》11),
故法身空有兩種智:一如所有智,了
悟一切諸法真性,證得法身,這就是大智(空分);
二盡所有智,遍知一切世間眾生,發大菩提心,
欲救度一切眾生,與眾生緊密聯繫,這就是大悲(明分)。
佛就是智悲雙運者(《句義藏》11)。
由於動了悲心,觀照到無邊世界中的無餘眾生,
眾生因為無明迷執輪迴,不思出離,飽受苦難,
故佛欲行救度。 本來佛已悟真性,知諸法如幻,
已獲解脫,已證法身,但這僅是自利,
因廣大眾生尚處輪迴,尚不覺悟,為利他故,
要廣度眾生,遂現二種如幻色身,廣作如幻化導的佛事,
度如幻之眾生,出如幻之輪迴,得如幻之解脫,
這正是智悲雙運的神通妙用。 如此二利成就,
方證圓滿正覺。 若成佛只守法身空寂,
這與阿羅漢有何分別,故佛是大智大悲者。
這種智悲正是佛性的體現,成佛就是還原本有佛性,
若無智悲,豈能成佛。 所以成佛不能只守空淨,
要有大悲,要普度眾生。 因為法身空淨也只是自悟,
是個人之“空”,尚有無邊無量之眾生還未覺悟,
所以還有無邊無量之“有”的存在,不能以為一空則一切皆空,
這是使一切世界和眾生都成為斷滅之空,非是真空。
無有眾生和世界,大悲周遍又遍於何處?
救度的對象又在哪裡?弘法度生豈不都成了空話。
“假使沒有這些深明現源之細分(光能),則法身成為斷滅,
猶如虛空”(《句義藏》204)。
“若無光明現源,只有法身空淨,無有報化,無有眾生,
則佛無智慧、無功德、無菩提,
亦無深廣如海之佛法”(《句義藏》11)。
“應知法身空淨之中,已圓滿具足智悲二分,
自然現於有情之前”(《句義藏》204)。
這是法性(光能),是不可阻止的。
所以說如來藏之體是不變的;它的相是光皎皎的,
這皎皎之光就是要常照世間;它的用是活潑潑的,
這活潑潑的用就是要隨緣濟度眾生。
如來藏的三分是一個整體,不可分
離。 如來藏之體空無一法,它的性能光明,
又能明現萬法,所以體空而用有。
如來藏的本性就是如此,不可改變,故在眾生是這樣,
成佛也是這樣。 又說如來藏是體空而又明現不滅。
空是體,明是用。 體一可以用萬,萬又可收而為一。
體用是個整體,也是不可分離的,故說空不離有。
最後總結幾句。關於空有問題:“空”是真性,
是永恆不變的,是求解脫者應當求悟的真實性。
“有”是因緣生法,是無自性、不真實的,雖有如幻顯現,
但求解脫者應當徹底了解它,不受它的幻相迷惑,
要認識它、掌握它,但不能捨棄它,
因為空有二分均是出自真性。 體是空,性是有,
有這光明現源(光能),你怎麼能避免它、拋棄它,
拋也是拋不掉的。 大圓滿說,只有清除業習、淨化光明,
使“假有”的塵色(世間相)轉為妙色,
光明即成為受用了(《大圓勝慧》121,124)。
大圓滿又說:“一般所說的空性,僅是思量之空性,
客觀上並無空性的存在。因為空性不是單純的存在,
若只講空性,則未悟到勝義本性之空”,
“覺性本身有空明二分,
如此方可以說見到了勝義界之真實
”(《虛幻休息》17,60—61)。 故空有二分、色心二分、
風心二分都是不可分離的。
空有問題可能是長時間存在的問題。佛證法身,
“法身住不動法界”,已住無相真空。因為佛有大悲宏願:
“即此境中又起現色身,作利他事,導引眾生向上,
直至輪迴未空之間,任運成就二利
”(《句義藏》200,211)。 起現色身則又是從空轉有。
世界之廣、眾生之多,要完全度脫眾生,不留一個,
輪迴才可以空盡,
這是多麼久遠之事啊!那麼染淨兩個世間也要長遠地聯繫著,
而作為這種聯繫的現源光明,也是要久久地明現著
(《句義藏》14)。所以大圓滿說:
如來藏的體是永恆不變的,這是空;它的相,
是明分不滅的;它的用,是現門不滅的,這又是有。
故空和有也要長遠存在,這就是如來藏法性的必然性。
佛已徹悟真性,有大智慧、得大自在,佛於空有、
體用已得自主,它可以收有為空,即收用歸體,
歸於空明本淨之大空,毫不動搖;也可以從空起有,
即從體起用,大化流行,妙用無窮,
這樣“假有”就轉為“妙有”,“妄用”成為“智用”了。
可是這也不是使空有絕對分離。
那麼這些問題到何時結果?
《楞伽經》說如來藏無有生滅,那麼它的體“空”、
相用“有”,這空有二分也是長久存在的。
如何存在?禪宗講,有人認為涅槃結果是死、是斷、是空,
六祖大師曾對此進行駁斥。 大師說:“無上大涅槃(空),
圓明常寂照(有),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壇經》69),
即是說涅槃結果不是斷空,而是常照。
大圓滿說:“把自性喻如虛空,只說它無所不遍、
廣闊無垠(空),但佛性還有虛空所沒有的特質——
就是永遠覺醒和燦爛光明,
而且明現不滅(有)”(《句義藏》211;
《空性教授》108;《生死無懼》10,125,184),
即是說自性並非空無,而是有永遠覺醒和光明。
我佛最初說法,是根據世間現象,是生滅法,
它的規律就是苦、空、無我、不淨(空)。
最後講《涅槃經》時,是根據大乘根器說成佛的四果德,
即說常、樂、我、淨(有)。
這樣,存在的結果不是絕對的虛無之“空”,
而是空而又有明(有)的佛性(《句義藏》7—10,103)。
如來藏含藏一切功能,豈能是空空如也,
故它是空有本來雙融不二、
堅固不變的空明之本性(《心髓》106)。
從以上“觀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寧瑪派最高的觀點是什麼,
那就是用如來藏的體、相、用三分,
把那些“空明”、“色心”、“空有”、 “染淨”、“真妄”、
“體用”等等對應的東西均統一在“空明不二的一心”之中,
成為圓滿無缺之真心,所謂“一切現成”、“無修無治”,
這就是他們的最高的觀點,也就是大圓滿之見。
附註:本表系完全依照藏佛典《大圓滿》的觀點繪製的。
其中有些地方也採用與《大圓滿》觀點相符順之漢佛典,
如楞嚴、華嚴、禪宗、起信論等所用之法語,
來證明漢藏佛典對“如來藏”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惟獨《大圓滿》對如來藏之三分,特別重視相分——
本性光明,認為光明能溝通如來藏的體用,以之為道,
則可速獲成就。這樣就形成了光明的大圓滿法門。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9-12 00:13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 開示
本體空、自性明、
大悲遍顯三分一如之本覺,
即是自性金剛藏光明菩提心。
依此菩提心為根,修此菩提心為道,
證此菩提心為果.

無明(梵語:Avidyā,巴利語:avijjā),佛教術語,
是煩惱的別稱,為明的相反詞。又作無明支。
為十二因緣之首,一切苦之根源。因對法界不如實知見,
所以造作顛倒之行;即闇昧事物,
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狀態。
亦即不達、不解、不了,而以愚癡為其自相。
泛指無智、愚昧。俱舍宗、唯識宗立無明為心所
(心之作用)之一,即稱作痴(梵語:moha)。
說一切有部將其列入大煩惱地法中。
在梵文中,它源自動詞vidyā,字面意義為看到,知道,
常被漢譯為明。這個單字源自於原始印歐語字根 *weid-,
意為看到,或知道。與拉丁文動詞 vidēre(看到),
或英文動詞 wit有相同來源。加上否定詞頭a-,形成這個單字。
云何無明。謂於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
於內無知。外無知。內外無知。於業無知。異熟無知。
業異熟無知。於善作業無知。惡作業無知。
善惡作業無知。於因無知。因所生法無知。
於佛法僧無知。於苦集滅道無知。於善不善法無知。
於有罪無罪法無知。於應脩不應脩法無知。
於下劣勝妙法無知。於黑白法無知。於有敵對法無知。
於緣生無知。於六觸處如實無知。
如是無知無見非現觀。黑闇愚癡。無明盲冥。
罩網纏裏。頑騃渾濁。障蓋發盲。發無明。發無智。
發劣慧。障礙善品。令不涅槃。無明漏。無明瀑流。
無明軛。無明毒根。無明毒莖。無明毒枝。無明毒葉。
無明毒花。無明毒果。癡等癡極癡。欣等欣極欣。
癡類癡生。總名無明。

一切世間生死染法。皆依如來藏而有。
一切諸法。不離真如。以不解故。謂如來藏。
自體具有一切世間生死等法。云何對治。
以如來藏。從本已來。唯有過恒沙等諸淨功德。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9-12 00:15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10-17 22:5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982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