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923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佛陀曾简洁又完整地解释如何修习

图 1.

图 2.



佛陀曾简洁又完整地解释如何修习:
眼睛看到可见的对象时,只是看;
耳朵听到声音时,只是听;鼻子闻到气味时,
只是闻舌头尝到味道时,只是尝;身体有所接触时,只是触;
当心中生起念头,例如情绪等时,只是清楚知道它。
佛陀的教诲:放下我执
如果有人问起:“如何才能修习佛教的精髓——不执着?
”我们可以再度引用佛陀的话,不必以自己的观点回答。
佛陀曾简洁又完整地解释如何修习:
眼睛看到可见的对象时,只是看;
耳朵听到声音时,只是听;鼻子闻到气味时,
只是闻舌头尝到味道时,只是尝;身体有所接触时,只是触;
当心中生起念头,例如情绪等时,只是清楚知道它。
我为不曾听过的人再说一遍:看只是看,听只是听,
闻只是闻,尝只是尝,触只是触,起念只是觉察,
这表示不要造作出“自我”。佛陀教导我们:
如果这样修习,“自我”就不会存在,
当“自我”不存在,苦也就止息了。
  
看只是看这三句话需要解释:
当所看的对象和眼睛接触时,只要认清对象,
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就好了,
千万别让喜欢和讨厌的念头趁虚而入。
如果你生起喜欢的念头,就会想拥有它;
如果生起讨厌的念头,就会厌弃它。如此一束,
我们自己就成为那“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走向“自我”就是走向痛苦和错误。
所以当看东西时,保持了了分明,要有智慧远离烦恼,
清楚什么动作是正确、适当的,如果是没有必要的动作,
就保持冷静,不要去做它。如果想获得某种成就,
就得完全应用了了分明的心念去做,不让“自我”产生,
使用这种方法,你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而且心中没有苦恼。
  
这是一个最好又简洁的修行原则:看只是看,听只是听,
尝只是尝,嗅只是嗅,触只是触,起念只是觉察。
让一切只停留在这个层次,当下就能产生智慧,
可以正确又恰当地处理一切,不会产生爱、恨的“自我”。
如果随着喜欢或讨厌的欲望去做,“自我”就会生起,
让心不能自主,也就无法具足智慧了。
以上是佛陀为某比丘所作的开示。
  
接下来,可能有人会问:
“为什么我们讨论最易证果的修行方法时,
没有提及戒、定、慧、行善、布施等呢?”实际上,
这些都是辅行,而不是佛法的核心。
行善、布施、持戒、修定和修慧,
终究都是为了使我们成为“如如不动”的人,
而修习看只是看、听只是听等等,
就足以使我们成为“如如不动”的人——
当接触任何外境时,就不会产生“自我”,
能保持平常心,而不被境转。
  
行善和布施是为了拔除“自我”,
持戒和修定是为了调御“自我”,修慧则为破除“自我”。
在此我不想多谈,而只讨论每天最迫切的事情——
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闻等等,
只要守护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修行圆满了,
这正是修习佛法的核心。如果有人问你修行的问题,
就这样回答他。
佛陀只教导「无执无着」,
它可以不同的层次教导小孩、中年人和老人。
或者也可用另一种方式来了解:
为得现世人间的利益而说法是低层次的;
为得他方世界的利益而说法是中级的;
最终极的是为得超越世间的无上利益而说法。
全部的教义精华可被归纳成:由于无执无着而不苦。
因此空掉「我」、「我所有」而无执无着,是最重要的教诲。   
佛陀是个完完全全没有执着的人,
佛法教导「不执着」的「行」和「证」,
僧伽是一群正在修行或已经修证「不执着」的出家众。
当有人问佛陀:
「可否将你的全部教导归纳成最简短的一句话?」
佛陀回答:「可以!」接着说:「一切都不要执着!」   
我们可以引用佛陀最简短的一句话来回答:
「一切都不要执着!」这句话是佛陀亲口宣说的简明格言。
我们不必花时间到浩瀚的三藏
( Tipitaka )中去寻找答案,
因为佛陀已用这句话,把佛教教义描述地相当清楚。
若把佛陀所有的教诲,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归结起来,
就是这么一句话 「一切都不要执着!」
这句话提醒我们:执着只会带来痛苦。
当我们了悟这道理时,
可以说已经明了了佛说的八万四千法;
当我们实践这句话时,也可以说已实践了一切法门。
为什么人会犯戒?因为他有所执着,
如果没有任何喜欢或讨厌的执着,就不会犯戒。
为什么人的心会散乱不定?因为执着某些事物。
为什么人会没有智慧?因为他愚痴而执着某些事物。
如果一个人能修证到「一切都不执着」的地步,
他当下便能悟道、证果,得到究竟涅槃。
佛陀如此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这三个在一起被称为「别解脱教诫」
( Ovada-patimokkha )意指「教诫总纲」
( summary of all exhortations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此不需要诠释,
但是「自净其意」的意义就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了。
人一旦执着任何事(甚至善事),他的心就会混乱:
害怕得不到善报或担忧善报会消失,
并执取一切为「我所有」,而这一切都会招致痛苦。
所以,即使已成功地避免作恶事,
也作了许多善事,仍必须知道如何放下。
别执着任何事为「我」或「我所有」,
否则它会带来悲惨的结果,成为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就像背负或执着某种东西,一定会感到沉重或受苦一样。
换句话说,执着善或恶和背负珍宝或岩石是一样的,
虽然珍宝很有价值,但背在肩上或放在头上,
是同样沈重的。因此不要背着岩石,也不要背着钻石,
别把岩石或钻石放在自己的头上(在此意指心中)!
不论善或恶都不要执着,就是所谓的「自净其意」。
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即是佛陀的教导。
因为心有执着,就会困在里面.
心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往往都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绑”住了。
如果始终固执在这些自我的感受和想法中,
往往就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痛苦和矛盾。
《心经》云: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怎样才能“心无挂碍”呢?就是以“缘起性空”观照自己的生活,
了知诸法本无自性,并以“止观双运”时时训练我们这颗心,
将“空性”引导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放下执着,
不要用“自以为是”的感觉去分别。如果我们的心能够松弛、
包容、不在意、不计较、不攀缘任何外在现象,
心就会很坦然地属于自己.
我们如何收心呢?我们的心过去经常都在外境之上,
从今天起,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收回来,安住在内境之上,
或者选择一个所缘境,比如,大圆满里观“啊”字一般,
自己选择一个所缘境,选定以后开始修行,摄心守意,
定住在所缘境上,就像野马拴在木桩上,不让它向外跑。
我们要修止自己的心,修止就是要收摄此外散的心,
使心住到内心所缘境上来,不让他向外跑。
所缘境上面已经讲过,比如,一朵花也可以做所缘境,
我们的心不外散,安住在花上,花就是自心的所缘境,
所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做所缘境,将心定在所缘境上,
让念头扣住所缘境这一点,在这个点上开始修习正念,
这就是“内住心” .
但诸法无我的见解还是依靠禅定,禅定依靠静心,
静心依靠持戒。我们没有证悟空性之前,
不得已只好先从现象界、事相上来用功。
也就是先用种种方法来收摄自己的
眼、耳、鼻、舌、身、意——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
用这种持戒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少看、少听、少讲、少做、
少心向外散、少妄想,烦恼自然就少了。
烦恼越少,心就越静,这样才能心可以入定与禅定,
才能明白诸法无我与空性。 
佛在《最妙胜定经》里,勤勉地劝众生修习禅定,
佛说,就算你们精通所有经藏,
持戒布施忍辱做到世界第一,你们得到的功德,
都不如入禅定一天一夜!.
各位注意!凡是从外来的境界,不要注意它,不是理会它,
听其自然,不随它转。 .入色界不被色惑,
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
入触界不被触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 .念头来了,
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息下去了,问它到什么地方去。
.念头来了,要赶快拉回来,观住自己。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不着相,就叫做“禅”。
.心里不起贪嗔痴慢,心里清净不起烦恼,就叫做“定”。
http://l.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big5.xuefo.net%2Fnr%2Farticle7%2F72402.html&h=qAQGqCnQyAQHrinueai-mDkrLEj9at0iSwgUFfUF2iFmVuw&enc=AZNQVFWk-RwVhphvYoXxORJARNVGCo9e2vg12kOY6r...Dq08igWCQJ_ArlNB6FMHjvTHBG0CKNJjZGzZtK2t8Mju9vXVnSkzQVNmFgBm3kZuBCgGF4j9srkuSrnnk04gm&s=1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7-26 20:14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大涅盘经曰:
「佛法有我,即是佛性,修习无我,名为颠倒。」
真性本然无我,此无我非对有我而说无我,
是离意识(有无)分别之无我,
是绝然的无我,然非修习而致无我,
亦非由无我下手修行而得无我,
若从无我下手修行,
能修及所修,或修与无修,本身即是有我,
若不知此义,纵有功夫了得,仅修成断灭无我。
非真性无我。
真性本然无着,亦复如是,非修习而致无着。

只要有所修行,有所体悟即是有我,以有我说明无我是名颠倒,
不知真性本然无我,
空、无相、无作是真性的解脱,是名无我。

是故不能由无我入手修习,否则是名颠倒。
因为修行即是佛性,无性即不能修,
是故能修无我者,无有是处。
佛性启用即是法性,亦名法身,
能生万法故,佛法有我。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  如来性品曰:
世间之人,亦说有我;佛法之中,亦说有我。
世间之人,虽说有我,无有佛性;
是则名为于无我中,而生我想,是名颠倒。
佛法有我,即是佛性。
世间之人,说佛法无我,是名我中生无我想。
若言佛法必定无我,
是故如来来(诃责之意)诸弟子,
修习无我,名为颠倒。

佛菩萨观众生为我相所碍,执我故为了护我,
衍生爱憎取舍,复生一切烦恼,
是故教诸众生,修无我法。
又,佛菩萨观诸众生佛性,常为无量烦恼所覆,
为断烦恼故,
教诸众生修空性,故说诸法无我,
以泯烦恼显现佛性。
有诸行者,舍本逐末,
不识本心,一味的修无我,
于诸法、诸行中,以无我断灭义修诸行门,
令诸行无我,而断灭了能行的「无我真性」,
是故不能显现佛性,
不知如来真实义故。
如:以为法船即是岸,故永不能登彼岸。
修「无我」行者,
需善分别一切法,非绝对的无我,
仅修行泯去意识心上的我执,
非去除本体上的「无我真性」,
更不是断灭的无我。行者慎思之!
http://mercybuddha2011.pixnet.net/blog/post/320569481-%E3%80%8C%E4%BD%9B%E6%B3%95%E6%9C%89%E6%88%91%EF%BC%8C%E5%8D%B3%E...%A1%E6%88%91%EF%BC%8C%E5%90%8D%E7%82%BA%E9%A1%9B%E5%80%92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7-26 20:17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7-26 20:2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174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