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990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devill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0 鲜花 x11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 电子书的时代
传递知识是人类文明演化上的必要过程,从原始的石刻、竹片、木板、锦缎、布料书写一直到现代的纸张,纪录(record)本身一直是一项极为重要「技术」,不同材料与方式的出现,则是人类不断开发尝试的结果。观察历史上的纪录型态,就可以看出人类为了传承知识,从来没有停止(或放弃)追求「最佳书写工具」的想法。

    多数技术是与新发明环环相扣的,受限于各种底层发明尚无法配合的缘故,记录的能力会被限制而无法跳跃发生,所以数千年间,东西方世界人类的纪录方式变化并不大,用手工誊写一直是复制知识的主要方式。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的出现,间接刺激了活字印刷术的成形,推波助澜的结果,终于有了五百多年前欧洲德国古腾堡(Gutenberg)印刷术的发明。从这个时候开始,文化力量才开始以等比级数放大,所以许多专家认为,这是影响近代文明发展的一次关键性里程碑。(北宋时代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大约在西元1045 年时;而古腾堡完成第一部圣经印刷,约在西元1450年左右,东方约领先西方世界四百多年。)

印刷术首次改变人类文明演进


    如果知识传递代表了文明的演化,那以印刷术发明的年代为界线,就能清楚区隔开两阶段文明进化历程。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人类无法大量散布知识,识字率低,所有「知识」皆靠人工抄写完成,社会进步程度近乎停滞的缓慢。印刷术发明之后,引发人类史上重要的文明跃进,大量印刷产生大量文化产物,提高了识字率的结果,又接着刺激更多的文化品产出,创造出像工业革命这样的辉煌成果,这都是「印刷术」所带来的功劳。

    印刷术的重要,在于澈底改变了「知识传递」的方式,从缓慢的手工抄写,转变成高速的大量复制。短短数年之间,这项精确度更高、易于复制的技术,立刻就被世人所接受,知识也就如同洪水溢流般爆炸性散布。不过由于印刷术的廉价,印刷也不再限制于「知识(knowledge)」的复制,所以现代人提及印刷术时,往往是将重心放在如同影印机般大量制造「内容(content)」的能力,而暂时不论内容的实际价值(value)。

    既使印刷术带给人类如此重要与深远的变化,但是人类却从未放弃寻求更完美的印刷技术,总想发展出更有效率的取代方案,或是任何形式的改进策略。这一方面突显出古腾堡印刷延续下来的技术,仍然有其改善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显示,人类对未来科技追求是永不止息的。印刷术藉由纸张与印刷机两者的搭档,数百年来已经证明不少事实,这两者确实是一项近乎完美的组合,未来改进的空间真的不多。直到网路的发明,终于改变了这一个现况。


「书」是概念,不是一叠纸张


    早在电脑尚未发明的时代,电子书的概念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当时科学还没办法实现,只好藉由其他周边「转进」。比方说,以录音带为记录工具的有声书,或是广播、电视节目呈现的「知识包(knowledge package)」,也都是书与现代科技碰撞的尝试之一。所谓的「知识包」,就是将某种或某几类知识整合在一起,再以某种科技包装成一个物件(object),当一般人获取(或按指示开始学习)这个物件时,也就间接得到这类知识。像是听广播学英文、观赏《带着地球跑》电视节目、购买网路版本《90分钟看懂财务报表》有声书、听世界童话故事音乐CD等等,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知识,而这些来源就算是某种「知识包」。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新技术刚公开的前一段日子,总是充满各式各样的应用。书在这时候,不过是暂时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况且如同前面所述,书的历史里面,书的构成也不全是纸与纪录的组合,没有纸张的年代,也有竹片、石头与纪录的各种组合。从更广义的角度审视「书」,会发现「书」其实就是一种「知识包」的概念,而不是唯有纸做成的书才叫做「书」。


    同样的方式来定义「电子书」,会发觉真的很难定义什么是电子书!电子书仅是把纸本书电子化(或数位化)吗?看起来并没有这么单纯,看纸本书的人,往往更重视纸本书的「内容」而非「材质」(material)。购买书的理由,是决定于这本书的内容对你有没有帮助,而不论是将字印在纸张、塑胶、还是金属薄膜上面,书卖给你的是一种「内容的价值」,这种价值正是驱使你花钱购买的动力。更何况,阅读也跟习惯有关,比方说为什么报纸总是这样方式摺叠(几乎全世界都采用一样的摺叠方式)?为何杂志是这样的开本?多数的纸本书又是这样的大小尺寸?这都会与使用习惯有极高程度的关联,也是市场消费演化的自然结果。把问题放回虚拟世界,就不会对今天各式奇怪的电子内容演化感到陌生,电子书模仿纸张书的翻页效果、电子书特别重视搜寻功能、电子书字体显示在萤幕上会有多大、颜色、互动程度、有没有影音特效等等,都是一种符合使用者习惯的结果。

电子书是数位型态的「知识包」

    如果还是用「知识包」的方式来延伸,电子书的描述会更像是「一种纪录内容的数位资料」。没错!真是这么简单。目前网路上最流行的电子书,并不是正经八百的文学钜作,而是用Flash软体制造出来的互动书,点选某些按钮,就会启动各

式各样的说明。Kuro的X-plus平台就提供许多种的电子杂志这些杂志并非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是夹杂着声音、动画、影片而成。里面有明星的歌曲MTV片段,或是玩性向测验游戏(那种问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如何抉择,然后从不断的Yes、No中分析与判断你个性的游戏),偶有夹杂接近实验电影的那种动画影片,你说它算是电影?电玩游戏?MTV?好像都对,但又都不像是正确答案。




    「电子书」的概念还可以更广泛。电子书会比纸张阅读起来更轻松,因为它的存在,不会受到读者预设「书是有厚度」的压力,所以电子书可能是一个电脑文件档案;也可能是把数张JPG图形档案搜集打包在一起,所形成的「电子相簿」;更可能是一个演讲后的简报档案(PowerPoint档案)。电子书也不受到文字的拘束,可以任意添加各种可能的数位素材进去,用动画、影片、声音等等去诠释「内容」,而非狭义的仅指「纸本书的数位化复本」。


数位阅读时代期待业界整合完成


    从这样的定义看世界,其实周遭早已经布满了各种样式的「电子书」,甚至许多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习惯阅读电子书了。许多官方或是私人的网站,里面充满了各种内容,应该也算是一种电子书;网路上流传的有料、无料电子报,当然也算在内;至于更接近书本的Adobe、Microsoft、Zinio、Mobipocket Reader电子书软体,更可以随意在像是美国亚马逊书店(Amazon.com)上买到,内容与纸本书完全相同,甚至于还有它的ISBN编号!至于坊间远流智慧藏的大英百科全书、天下知识网的各种投影片档案下载、城邦推出的电子杂志,这些也都是更接近电子书的形式。

    每个人都相信「电子书迟早会取代纸张书」,不过就如同手抄誊写时代进入印刷术时所遭遇的障碍,目前仍有许多底层技术尚待克服,尚需要另一次重要的印刷术革命发生。从今天看来,这项关键发明的障碍,是在于电子纸技术本身尚未成熟,单靠笨重的萤幕当作阅读器实在有点麻烦。然而对内容本身来说,内容早已经具备了可随时数位化的能力,就等电子纸成熟,就会立刻引发爆炸性的数位出版风潮。在那一天尚未来到之前,数位典藏、数位转换(Analog-to-digital Converting)以及数位着作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的技术必须加紧完成,前者涉及到内容的丰富与多样性,后者则会与数位世界的智慧财产权保护有关,每样都是非常关键的衔接技术。如果说数位阅读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那么今天各种数位出版、生产、制造、发行者以致于典藏者所做的努力,就正是未来数位阅读世界成功的重要基石。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掬在你手心的那瓢,方是最珍贵的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 | Posted:2005-03-04 14:0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850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