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9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devill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0 鮮花 x11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電子書的時代
傳遞知識是人類文明演化上的必要過程,從原始的石刻、竹片、木板、錦緞、布料書寫一直到現代的紙張,紀錄(record)本身一直是一項極為重要「技術」,不同材料與方式的出現,則是人類不斷開發嘗試的結果。觀察歷史上的紀錄型態,就可以看出人類為了傳承知識,從來沒有停止(或放棄)追求「最佳書寫工具」的想法。

    多數技術是與新發明環環相扣的,受限於各種底層發明尚無法配合的緣故,記錄的能力會被限制而無法跳躍發生,所以數千年間,東西方世界人類的紀錄方式變化並不大,用手工謄寫一直是複製知識的主要方式。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的出現,間接刺激了活字印刷術的成形,推波助瀾的結果,終於有了五百多年前歐洲德國古騰堡(Gutenberg)印刷術的發明。從這個時候開始,文化力量才開始以等比級數放大,所以許多專家認為,這是影響近代文明發展的一次關鍵性里程碑。(北宋時代的畢昇發明活字印刷,大約在西元1045 年時;而古騰堡完成第一部聖經印刷,約在西元1450年左右,東方約領先西方世界四百多年。)

印刷術首次改變人類文明演進


    如果知識傳遞代表了文明的演化,那以印刷術發明的年代為界線,就能清楚區隔開兩階段文明進化歷程。在印刷術發明以前,人類無法大量散佈知識,識字率低,所有「知識」皆靠人工抄寫完成,社會進步程度近乎停滯的緩慢。印刷術發明之後,引發人類史上重要的文明躍進,大量印刷產生大量文化產物,提高了識字率的結果,又接著刺激更多的文化品產出,創造出像工業革命這樣的輝煌成果,這都是「印刷術」所帶來的功勞。

    印刷術的重要,在於澈底改變了「知識傳遞」的方式,從緩慢的手工抄寫,轉變成高速的大量複製。短短數年之間,這項精確度更高、易於複製的技術,立刻就被世人所接受,知識也就如同洪水溢流般爆炸性散佈。不過由於印刷術的廉價,印刷也不再限制於「知識(knowledge)」的複製,所以現代人提及印刷術時,往往是將重心放在如同影印機般大量製造「內容(content)」的能力,而暫時不論內容的實際價值(value)。

    既使印刷術帶給人類如此重要與深遠的變化,但是人類卻從未放棄尋求更完美的印刷技術,總想發展出更有效率的取代方案,或是任何形式的改進策略。這一方面突顯出古騰堡印刷延續下來的技術,仍然有其改善的空間,另一方面則顯示,人類對未來科技追求是永不止息的。印刷術藉由紙張與印刷機兩者的搭檔,數百年來已經證明不少事實,這兩者確實是一項近乎完美的組合,未來改進的空間真的不多。直到網路的發明,終於改變了這一個現況。


「書」是概念,不是一疊紙張


    早在電腦尚未發明的時代,電子書的概念就已經出現,只不過當時科學還沒辦法實現,只好藉由其他周邊「轉進」。比方說,以錄音帶為記錄工具的有聲書,或是廣播、電視節目呈現的「知識包(knowledge package)」,也都是書與現代科技碰撞的嘗試之一。所謂的「知識包」,就是將某種或某幾類知識整合在一起,再以某種科技包裝成一個物件(object),當一般人獲取(或按指示開始學習)這個物件時,也就間接得到這類知識。像是聽廣播學英文、觀賞《帶著地球跑》電視節目、購買網路版本《90分鐘看懂財務報表》有聲書、聽世界童話故事音樂CD等等,都會獲得不同程度的知識,而這些來源就算是某種「知識包」。這當然不是什麼新鮮事,新技術剛公開的前一段日子,總是充滿各式各樣的應用。書在這時候,不過是暫時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況且如同前面所述,書的歷史裡面,書的構成也不全是紙與紀錄的組合,沒有紙張的年代,也有竹片、石頭與紀錄的各種組合。從更廣義的角度審視「書」,會發現「書」其實就是一種「知識包」的概念,而不是唯有紙做成的書才叫做「書」。


    同樣的方式來定義「電子書」,會發覺真的很難定義什麼是電子書!電子書僅是把紙本書電子化(或數位化)嗎?看起來並沒有這麼單純,看紙本書的人,往往更重視紙本書的「內容」而非「材質」(material)。購買書的理由,是決定於這本書的內容對你有沒有幫助,而不論是將字印在紙張、塑膠、還是金屬薄膜上面,書賣給你的是一種「內容的價值」,這種價值正是驅使你花錢購買的動力。更何況,閱讀也跟習慣有關,比方說為什麼報紙總是這樣方式摺疊(幾乎全世界都採用一樣的摺疊方式)?為何雜誌是這樣的開本?多數的紙本書又是這樣的大小尺寸?這都會與使用習慣有極高程度的關聯,也是市場消費演化的自然結果。把問題放回虛擬世界,就不會對今天各式奇怪的電子內容演化感到陌生,電子書模仿紙張書的翻頁效果、電子書特別重視搜尋功能、電子書字體顯示在螢幕上會有多大、顏色、互動程度、有沒有影音特效等等,都是一種符合使用者習慣的結果。

電子書是數位型態的「知識包」

    如果還是用「知識包」的方式來延伸,電子書的描述會更像是「一種紀錄內容的數位資料」。沒錯!真是這麼簡單。目前網路上最流行的電子書,並不是正經八百的文學鉅作,而是用Flash軟體製造出來的互動書,點選某些按鈕,就會啟動各

式各樣的說明。Kuro的X-plus平台就提供許多種的電子雜誌這些雜誌並非以文字為主要表現形式,而是夾雜著聲音、動畫、影片而成。裡面有明星的歌曲MTV片段,或是玩性向測驗遊戲(那種問你會選擇什麼顏色、如何抉擇,然後從不斷的Yes、No中分析與判斷你個性的遊戲),偶有夾雜接近實驗電影的那種動畫影片,你說它算是電影?電玩遊戲?MTV?好像都對,但又都不像是正確答案。




    「電子書」的概念還可以更廣泛。電子書會比紙張閱讀起來更輕鬆,因為它的存在,不會受到讀者預設「書是有厚度」的壓力,所以電子書可能是一個電腦文件檔案;也可能是把數張JPG圖形檔案蒐集打包在一起,所形成的「電子相簿」;更可能是一個演講後的簡報檔案(PowerPoint檔案)。電子書也不受到文字的拘束,可以任意添加各種可能的數位素材進去,用動畫、影片、聲音等等去詮釋「內容」,而非狹義的僅指「紙本書的數位化複本」。


數位閱讀時代期待業界整合完成


    從這樣的定義看世界,其實周遭早已經佈滿了各種樣式的「電子書」,甚至許多人也在不知不覺中習慣閱讀電子書了。許多官方或是私人的網站,裡面充滿了各種內容,應該也算是一種電子書;網路上流傳的有料、無料電子報,當然也算在內;至於更接近書本的Adobe、Microsoft、Zinio、Mobipocket Reader電子書軟體,更可以隨意在像是美國亞馬遜書店(Amazon.com)上買到,內容與紙本書完全相同,甚至於還有它的ISBN編號!至於坊間遠流智慧藏的大英百科全書、天下知識網的各種投影片檔案下載、城邦推出的電子雜誌,這些也都是更接近電子書的形式。

    每個人都相信「電子書遲早會取代紙張書」,不過就如同手抄謄寫時代進入印刷術時所遭遇的障礙,目前仍有許多底層技術尚待克服,尚需要另一次重要的印刷術革命發生。從今天看來,這項關鍵發明的障礙,是在於電子紙技術本身尚未成熟,單靠笨重的螢幕當作閱讀器實在有點麻煩。然而對內容本身來說,內容早已經具備了可隨時數位化的能力,就等電子紙成熟,就會立刻引發爆炸性的數位出版風潮。在那一天尚未來到之前,數位典藏、數位轉換(Analog-to-digital Converting)以及數位著作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的技術必須加緊完成,前者涉及到內容的豐富與多樣性,後者則會與數位世界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有關,每樣都是非常關鍵的銜接技術。如果說數位閱讀是未來的必然趨勢,那麼今天各種數位出版、生產、製造、發行者以致於典藏者所做的努力,就正是未來數位閱讀世界成功的重要基石。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掬在你手心的那瓢,方是最珍貴的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 | Posted:2005-03-04 14:0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516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