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引用 許軒維 於 2013-09-28 19:37 發表的 行政學求解:
1.行政體系裡日本官僚系統說道:對於日本發展的某些基本特色負有不尋常的力量,日本的現代化是內發的,而且是由統治團體包括官僚組織所領導的,其統治菁英欣賞相對的獨一性,且領導為人民所接受,此種變遷及官僚組織在其間扮演的角色,部份反映了在日本社會一般對全威尊敬的普遍性?這一大串是在說什麼?完全看不懂
2.開發中國家行政生態的特質:各項正治面貌的發展不平衡:往昔的殖民地傾向於複製母國的政府形式.
當這些形式諸殖民地的制度之後.無論如何.在形式程序與操作之間就產生一道寬廣鴻溝
形式諸殖民地的制度?是啥意思
產生一道寬廣鴻溝?為什麼?
3.公共選擇觀點:多元主義對公共利益的觀點,幾乎與公共選擇理論的看法成為一對孿生兄弟,而將兩者連繫在一起的關鍵為個人主義
此一觀點.即是功利主義.所以功利主義的主要切入點乃是個人主義
為什麼個人主義是兩者連繫在一起的關鍵?
為什麼功利主義的主要切入點乃是個人主義?還是不懂兩者的關係?
1.用我的想法順過一遍:
日本的現代化是自動自發的,而且由統治團體(政黨)跟行政機關所領導,
統治菁英(政治人物)欣賞一黨獨大(但不是絕對),且人民也接受其領導的方式,
上述這些變遷過程以及政府在變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如一黨獨大),
會如此的轉變,一方面是反映了日本社會對於政府掌有的權威,普遍來說都很尊敬吧。
這段話感覺像是在說,制度是長成的,環境跟時空背景會影響制度。
2.這好像是在說『橘逾淮為枳』的樣子,
舉例來說:
菲律賓以前曾經是美國的殖民地,而菲律賓複製了美國的諸制度-->如總統制,
但是美國的總統制是民主自由,菲律賓卻是強人獨裁,就是因為環境的不同,
所以當諸殖民地套用了美國形式上的制度後,
結果(程序與操作)卻產生了很大的不同(寬廣鴻溝)
(OS這題的形式可能指形式主義-->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
3.傅德瑞克森提出,公共利益的實踐途徑(指涉對象)有5種-->其中包含(多元主義)跟(公共選擇)
公共選擇理論對公共利益的觀點:就是每個成員依其功利本位觀點計算個人利益的總和。
多元主義對公共利益的觀點:利益團體反映社會大團體的利益,忽略小團體的利益。
-->說穿了也是追求個人利益
(1)將公共選擇理論與多元主義聯繫-->因為都是追求個人利益的個人主義。
而個人追求利益的觀點-->功利主義。
(2)功利主義:個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追求自身幸福-->還是在說個人追求的私利。
所以要談到功利主義主要切入點還是個人。
大概是這樣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