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可否代替罗盘 ................ 之说 !
我国古代最早是利用太阳及其投射的影子来确定方向的,但这种方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后以发明了司南和指南针。司南约发明于先秦时期,在我国大约沿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指南针是在宋代才出现的。我国古代关于指南针的记载始见于北宋时期。《茔原总录》卷一说,要定东西南北四正的方向,必须取丙午向的针,然后在丙、午的位置,“中而格之”,找出正确的方向。亦即让针指丙午中间的方向,则午向就是正南的方向。《茔原总录》是一部相墓书,撰于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这条记载中所说的“针”,虽没有明确指出是什么针,但从字行已把磁针与罗经盘配套,作为定向仪器,并且已发现了地球的磁偏角,定为正南偏东7.8度。
提起指南针,往往联想起一些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远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南方九黎部族的首领蚩尤,带领人马同由黄帝率领的黄帝族和炎帝族的联合部队,在今河南省琢鹿进行激烈战斗。蚩尤有点法术,在战斗中作起「五里雾」来,伸手不见五指,黄帝的军队迷失了方向。正在危急之中,黄帝发明出一种指南仪器来指示方向,遂使他的军队不再迷路,战斗也取得了胜利。另外一个传说是: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南方一个叫做越裳氏的部族,派遣使臣,带了礼物向周王朝贡,那使臣完成了任务要返回去时,周公怕他迷失方向,特地造了一架指南仪器送给他。这两个传说,当然是后人编起来的。作为传说也不要紧,但是也带来麻烦,使得不少人相信黄帝和周公发明了指南针。这是一个大误会。传说中的指南仪器不是指南针,而是指南车。那是利用一系列齿轮作用,使得不管车向什么方向转弯,立在车上的木头人的手臂总是指向南方,而且,这种指南车的发明者,不是黄帝或周公,而是东汉时代的科学家张衡。他的制法不久就失传了。三国时期的机械发明家马钧曾经重新设计制造出来,宋代的科学家燕肃、吴德仁也都制造过。
什么叫水针和旱针呢?在使用「司南」时需要有地盘配合,在使用指南针时也需要有方位盘配合。人们最初使用时可能还没有,所以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记载都不曾提到方位盘。不久就发展成为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这就是「罗经盘」或叫「罗盘」。方位盘仍是二十四向,形式则由方形演变成圆形。罗经盘的出现,无疑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因为只要一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就能定出方向来。我国在南宋时代就出现了「罗经盘」,当时叫「地螺」。
按磁针在方位盘上的搁置方法不同,可分为水针和旱针两大类。所谓「水针」就是磁针用水浮法搁在方位盘上;凡是不用水浮的就叫做旱针或叫干针,就是干燥无水的意思。宋时多是水针。北宋宣和五年(一一二三年)徐竞着《宣和奉使高丽田经》一书,说阴天行船用的是「指南浮针」。南宋朱继芳作航海诗,也有「沈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之勺,都可以说明用的是指南浮针。这种水针一直到了清代末年还在生产使用,可见也有一定的实用性。所谓「干针」,一般是用一个支轴的尖端在磁针的中部,使磁针平衡旋转。宋末元初时已经有了这一类东西。宋末的《事林广记》中,记载着一种指南鱼和指南龟。指南鱼的制作方法与北宋《武经总要》里介绍的不一样,是用木头刻成鱼形,像手指那么大,然后把一块天然磁石塞进木鱼的腹里,使南极向外,用蜡封好,再向鱼口里插入一根针,就成为指南鱼,将它浮在水面,鱼头就会指南,这仍是水针的一类。
指南龟的做法也是用木头刻成,放进天然磁石,然后在木龟的腹部下方挖一个小孔,再将它安在竹钉子上,让它自由旋转;也就是说给木龟设置一个固定的支点,拨动木龟,静止之后,就会指向南北,这当然就是旱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