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81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bluecrystal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6 鲜花 x10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疾病] 结屎面掰掰/增水行舟 解决心腹大患
【来源出处】 http://udn.com/NEWS/HEALT...6795.shtml

【联合报╱林鸿基/北县鸿林中医诊所院长】 2009.11.28 04:09 am
台语中形容一个人脸臭臭的,一点都不平易近人,叫「结屎面」;顾名思义,体内为便秘所苦,表征于外,当然没有好脸色,所谓「面忧」、「面结」便是。
许多上了年纪的长者,虽无器官上的毛病,但因肠子蠕动功能慢慢衰退,便秘情形并不罕见,中医学称作「气虚便秘」。另外,不爱运动的妇女身上也很常见。胡适之先生就曾把晨起可以解个顺畅痛快的大号,归为人生十大乐事之一,可见便秘真为心腹大患。
西医治便秘的药物,有最温和的软便剂氧化镁(Mgo),也有从中药番泻叶、车前子提炼的Senna、Fiberall等缓泻剂,更有结肠蠕动刺激剂Bisacodyl,后者引起神经反射使结肠蠕动收缩增加,另有直接用甘油,肥皂水等浣肠。如还是无效,就戴上手套用手指去抠。
中医古籍记载,利用竹竿穿通竹节中隔,将蜂蜜、猪胆汁灌入直肠,也可将硬屎排出,究其原理,倒也容易理解,因为浓度不同造成渗透压的改变,大量水分移进肠道,软化了硬屎。
中医在处理大便问题时,许多方式和西医完全不同,也充分地表现先人的智慧;像处理水样腹泻,可利用利尿的方法,将水分抽离由膀胱排出,水分大幅减少后,大便恢复形状而止泻;针对硬屎或燥屎,中医古籍中有一个「增液汤」,它出自「温病条辨」,这本书是温热学派的名家,清朝吴鞠通所着,它的另两个名方是「桑菊饮」和「银翘散」,广为今日的中医师喜用。增液汤因为增加水分,让硬屎燥屎得以顺利滑出,所以古籍形容它有「增水行舟」的效果。
增液汤的成分是玄参、生地黄、麦门冬,这些本质上都是滋润的药,作用类似西医打点滴的效果,加上木香、槟榔行气推动的力量,必要时再利用当归的滋腻滑肠,只见病人频频排气,旋即排出大量的粪便,病人于欣喜之余,也常有清除心腹大患后的成就感。它不会有类似强烈肠收缩的腹部绞痛。令人惊奇的是,源自清朝的中医古籍中便记载有如此成熟的疗法,沿用至今仍广受好评。我的使用心得是简单、方便、价廉、有效。西药中亦有许多利用药物与水分结合而使得粪便膨胀或软化,但是常常价昂,且未若增液汤好用。
大便积在肠内,久而久之,中医认为会有毒素的排出,甚至有致癌之虞,西医不认同这种说法,也不承认中医所讲的「宿便」的存在;不过,病人解便「不爽」、「不畅」、「艰难」,是临床上是许多长辈及妇女不能说的秘密,让他们排便彻底、顺畅、痛快,也是医者的使命,中西医各吹各的号,信其所信,只要把患者大人的苦处治疗好就好了。
(本文作者兼具中、西医师资格)

【心得感想】

多补充水份及吃些纤维高的食品,有助身体消化


[ 此文章被bluecrystal在2010-09-14 14:27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9-11-28 20:3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43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