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 番薯(學名:Ipomoea batatas),又名紅薯、甘薯、山芋、地瓜、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常見的多年生雙子葉植物,草本,其蔓細長,莖匍匐地面。塊根,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皮色發白或發紅,肉大多為黃白紅,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還可以製糖和釀酒、製酒精。 歷史野生種起源於美洲的熱帶地區,由印地安人人工種植成功,抗病蟲害強,栽培容易。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藷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甘藷傳至菲律賓。在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進中國,由東莞人
陳益從安南首先引入廣東。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又從呂宋攜帶回中國,試種後,「甫及四月,啟土開掘,子母鉤連,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撫金學曾大力推廣,並撰《海外新傳七則》。《
農政全書》詳細記述了番薯的種植方式,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南人用當米穀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藷故也。」中醫學認為甘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廣泛栽種。1995年美國生物學家發現,甘藷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脫氫表雄酮(DHEA),可以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和乳腺癌。
食用方法
甜番薯一些品種塊根生吃也很有甜味,基本上加熱即可食用,也可曬製成乾。
- 煮地瓜(也可以和米一起煮,煮成地瓜飯)
- 考地瓜(烤紅薯、烘山芋)
- 地瓜乾
- 番薯糖水
除塊根外葉也可以食用、同時也被視為健康食品;因為用過去大多用作豬飼料,地瓜葉又叫豬葉。
品種番薯花
諺語- 「時到時擔當,無米再來煮番薯湯」:臺灣俗諺,意思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必多慮,到了危急的時候,自然會出現應變的方式。
-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特殊用法- 二次大戰後,臺灣本省人因白米價格較貴,常以番薯果腹,且台灣的地形輪廓類似「番薯」之形狀,故台灣本省人往往以「番薯」自稱;而以芋仔稱呼第二次大戰結束以後遷居來台的外省人。
- 近年來由於油價上漲,台灣也跟著世界潮流發展生質能源,而蕃薯剛好是適合台灣的能源作物。
- 部份紫色的紫心番薯,會與芋頭混合製成餡料,來模仿香芋的顏色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