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http://www.youtube.com/v/GYj2m1yVpGU&hl=zh_TW&fs=1 http://www.youtube.com/v/O0rHH6LQdpI The Truman Show Trailer
楚門的世界與蕭邦的初戀 MID Music Composed By : Burkhard Dallwitz , Philip Glass Released In : 1998 / Milan Records
電影中,有一段是楚門與愛慕的女生,偶然在圖書館遇到,兩人躲過攝影機,偷偷的逃到海邊的這一段過程中,出現的音樂。 在這偷得的一時半刻的相聚,海濱的場景,配上柔柔的音樂。我當初只想到,這音樂怎麼這麼美,美的像蕭邦的音樂,配上此情此景,一切盡在不言中。正感嘆作曲者的功力時,後來才發現,這真的是蕭邦的音樂。
蕭邦的音樂一向是電影配樂作者的愛好,不只電影,像以前轟動一時的日劇「101次求婚」,每次女主角想起死掉的未婚夫,總是流洩出那首「離別曲」。說好兩人永不分離的,卻天人永隔,離別曲,真是諷刺啊!然後女主角會說話的大眼睛,又水汪汪,眼淚不由自主的滑落了。嗯,離題了。回到正題,楚門的世界中用的這一首曲子,正是蕭邦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蕭邦號稱鋼琴詩人,一生留下的作品絕大多數是鋼琴曲。不過,卻只有兩首鋼琴協奏曲,巧合的是,這兩首作品,都是因為對初戀對象的情懷而寫的。 蕭邦的初戀對象,是一名叫做康絲丹采的女子。康絲丹采是蕭邦在華沙音樂學院唸書時的同學。 康絲丹采有一頭褐色的頭髮,清澄的大眼睛。當時的蕭邦內向害羞,所以這段感情只能以暗戀收場。(這一點,楚門是積極多了)。當時的蕭邦只有19歲。蕭邦自己說道,他是一邊想著康絲丹采,一邊寫下這兩首鋼琴協奏曲。而在他二十歲發表完這兩首曲子後,他再也沒有涉獵鋼琴協奏曲的創作。這算不算是一種對初戀的執著?也許不能跟他日後的與喬治桑的轟動愛情相比,但是,是心中最美的回憶,藏在內心深處。就像楚門娶了梅麗,可是最深的角落,永遠有初戀的她存在。(如果梅麗不是演員,而是他真的妻子,這對梅麗就很不公平了。還好她是假的!)電影中選用的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的第二樂章。通常來說,第二樂章都是比較抒情柔和,節奏緩慢的曲子。一般來說不容易出現特別亮眼的樂句。這首曲子,蕭邦一開始就表明:Romance Larghetto ,曲子也美的就像是Romance。蕭邦自己在給友人中的信提到:「在這個樂章中,我不要求有任何有力道的表現。我只是在浪漫的沈靜中,半憂鬱的氣氛中,寫了這首曲子。我望著無數喚起回憶的場景,腦中浮現出當時的景象,才能寫出這一段音樂。比方說:美麗的春天夜晚。」年輕的蕭邦的憂愁與浪漫,一顯無遺。把同樣的心情,放到楚門身上,唉,我還是只能再感嘆,電影配樂家的腦筋思考之敏捷,音樂修養之豐富,為什麼可以挖出這麼適當的音樂,用在這麼適當的場景與人物身上?
再順道一提,我也很喜歡電影中,最後楚門駕著船撞到牆壁,他用力的敲著牆,電影中的音樂,隨著他的拍打,一次的敲擊,音樂也一個節奏。我覺得有一種跋山涉水,來到世界的終點,電影中只聽到音樂,沒有收錄任何的拍牆聲,楚門的吼叫聲,只有音樂,可是我卻可以感到楚門心中正在大聲的宣洩,他在對著牆壁發出他的感受,很難用言語形容,那是一種想要說又說不出來的感覺,也像是終於從漫長的隧道中走了出來的感受。就像在海岸中迷航的人,終於回到岸上了!諷刺的是,這首曲子的曲明竟然叫做: Father Kolbe'sPreaching,是製作人的preaching嗎?希望楚門不要走出這扇門,楚門的決定,卻和製作人(不是很像楚門的父親嗎?)的希望大相逕庭。
楚門的世界 「楚門世界」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