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成人] 冬至四灸貼 治療虛寒三體質
文字文字 入冬後,氣溫正逐步下降,冬至這天的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陽光斜射最厲害,地面吸收到的熱能也最少,喪失的熱也最多。因此有句諺語說:「冬至不過不冷。」當氣溫驟地轉涼,濕氣重、溫差大,冷空氣灌入呼吸道,刺激鼻腔道,使得鼻黏膜受到刺激浮腫而產生了鼻塞、流鼻水、鼻涕倒流而呈現頭昏,進一步的刺激氣管、支氣管,引起收縮,輕者發生喉嚨不適、異物感,就想咳嗽、胸悶、呼吸不適。
根據黃帝內經〝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描述:冬季因寒性清冷,易傷人之陽氣。如果虛寒體質的人,在夏季吃太多冰涼飲料、寒性的蔬果或在冷氣房待太久,更容易使陽氣受損,造成臟腑功能減弱,新陳代謝受到抑制或減緩,免疫力為之下降。當春天乍暖乍寒的氣溫,各種病毒也紛紛出籠,對於抵抗力差的人,則容易受病毒感染。
〝艾灸〞是中國古老的一種防治疾病的方法,是在人類掌握和利用火以後才發明的。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灸法就已盛行,例如孟子說過:「七年之疾,當求三年之艾。」灸療是將艾絨或特殊藥物放置於體表穴位燒灼、溫燙,將艾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發揮治病防病的效果。而『天灸』是利用辛熱、刺激性的藥物刺激穴位,使之起泡,由於其起泡如火燎,故名曰『天灸』。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藥物刺激皮膚,使局部潮紅、發熱、起泡。由於不斷地對皮膚的神經感受器上作用,可以調節身體的免疫調節機制,從而達到防治疾病作用。
『冬至四灸貼』乃擷取傳統天灸的精華並加上現代科技產物利用物理熱能所結合的治療方法。其治療對象主要針對虛寒證體質患者,治療時間為國曆12月21日至翌年2月21日止,共選擇四次貼穴。首次以遠紅外線溫灸體表穴位,利用8至14微米波長能量,在身體細胞處產生共振作用,並釋放微微熱量,當體表穴位出現熱灼感覺時,便在體表俞穴及耳部穴位,貼上磁珠。磁珠敷貼乃利用磁場作用於穴道表面上,通過磁能產生的信息,調整臟腑機能。其後三次一樣用遠紅外線溫灸穴位,當俞穴有熱灼感時,再以芳香走竄的中藥貼敷在背部俞穴,遠紅外線溫灸療法利用其熱能,通過經絡傳導,發揮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作用,並加上辛溫、溫熱的中藥刺激穴位,這種加成的作用方式,雖然無法將過敏症狀完全斷根,但一般認為可以調節神經系統,降低副交感神經興奮,增強交感神經興奮,從而解除支氣管痙攣,減少支氣管黏膜的滲出,使氣管阻力降低,通氣功能改善,緩解病情。
對於過敏性鼻炎、氣喘、體虛容易感冒、胃寒腹痛等冬季容易復發疾病。除了以『冬至四灸貼』穴位敷貼方法,來活絡經絡緩解病情,亦可以用藥膳『補肺益氣湯』來調養體質。
『補肺益氣湯』 組成:黃耆、白朮、防風、芡實、蓮子、紅棗、肉蓯蓉、核桃仁、白果、馬鈴薯、洋蔥。 功用:黃耆益氣固表、白朮健脾補肺、防風解表驅風止汗,能抗菌消炎解熱、芡實蓮子健脾止瀉,補腎益精、紅棗補脾胃,生津液、肉蓯蓉核桃仁補肺定喘,溫腎益精、白果袪痰定喘。
說明:冬季是過敏疾病最容易發作季節,其中尤以三種體質類型,最容易復發。一為「脾氣虛」:其平常症狀如食欲不振、面色萎黃、吃飯後胃易脹悶、身體瘦弱、神疲乏力、懶言、大便稀疏不成型、多汗、易感冒。二為「腎陽虛」:其平常症狀如:手腳冰冷、瀕尿、月經痛、面色蒼白、腰腿酸軟、脈細弱。三為「血瘀」,由於久病成瘀,血瘀導致津液代謝失常,而成為痰濁。其平常表現症狀為,呼吸急促,痰液變稠,舌質青紫或舌體有瘀點、瘀斑。由於氣血流通障礙,而發生臟腑或肢體疼痛或麻木、皮膚粗糙,月經紊亂、月經來時小腹脹痛、月經有紫黑色的血塊等。
對於虛寒體質,由於夏季多食冰品、寒性蔬果,或待在冷氣房太久,導致虛冷之邪氣侵入體內。由於氣虛陽虛使得身體虛冷,造成過敏症狀復發。本藥膳可改善肺功能,健脾益氣,提高身體防禦機能,鞏固冬至四灸貼療效。
禁忌:孕婦、發燒、細菌感染發炎期間勿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