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075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ef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3 鲜花 x49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台湾] 吃出投资地图 面对中国抢粮、物价飞涨的自救之道
‧Smart智富月刊 2007/09/12
全球理财专家都认定:「农作物与食品涨价已是常态。」在高物价时代,你看到的是荷包紧缩,还是更大的投资机会?本刊将教你从一粒小麦布建一张投资地图,把吃掉的钱赚回来!


【文/刘萍】
近来涨价食品


食品品项 原价 新价 涨幅
养 乐 多 5 8 60%
小盒鲜奶 20 25 25%
大瓶优酪乳 75 79 5%
冰 棒 15 18 20%
盒装豆花 30 40 33%
素食类素料包 30 60 100%
面 包 10 12~15 20~50%
科 学 面 5 8 60%
面 粉 公斤 20.5 15 37%
沙拉油
(2公升) 68 80 18%

「涨!涨!涨!」从8月开始,只要走访一次大卖场就发现,民生物价已经从油价开始涨到面粉、牛奶跟沙拉油。涨势之凶、蔓延之广让许多餐饮业者也不得不调价,纷纷挂出「反映原物料成本增加,即日起调涨售价」的告示牌。

这一波涨价从小朋友爱喝的养乐多、牛奶,到面粉及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糕饼,无不在涨价的行列。根据1111人力银行一份8月初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物价上涨平均让每一位爸爸每月增加5,596元支出,难怪「物价涨,只有薪水不涨」已经成了台湾人最普遍的心声。该如何对抗物价上涨?精打细算的人不乏从日常生活中找出省钱的妙招。但是,这种方法只是消极对抗,难以抵挡食品原物料动辄超过两成的涨幅。如果我们逆向思考:物价上涨总有人受益,用投资的角度去参与这些机会,或许就可以把猛涨的物价,从投资里面赚回来。

美国华尔街的投资巨星彼得‧林区(Peter Lynch)在自己的着作《征服股海》里提到,他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寻找投资灵感,特别是逛卖场。有人潮的产品、有特殊经营陈列的柜位,都成为他进一步研究的标的。

如果我们也像彼得‧林区一样在卖场中扮演投资侦探的角色,那么这一波上涨的物价究竟可以给我们什么投资机会呢?

本身是农产品投资人的南台科技大学财金系讲师朱岳中,以他多年购物、逛卖场的经验观察,这一波物价上涨的元凶主要是食品原物料涨升。例如:面包的原物料小麦、沙拉油的原料大豆。而他上网从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查知,今年小麦平均价格从年初的100美分,在7月31日涨到了140元美分。

而这波原物料的上涨又会持续多久?

中国崛起致耕地缩减 全球暖化雪上加霜

1分钟了解农产供需


1.供给减少
中国耕地年减3,500万公亩 耕地面积18亿公亩(占世界10%)、人口占世界22%的中国,近年以每年近2%速度流失耕地,这多达3,500万公亩的面积约有半个苏格兰那么大。

全球农产年减50亿美元产值 当气温上升华氏1度,全球农作物产量就减少3%到5%,而在1981年到2002年间气候暖化的结果,合计全世界小麦、玉米和大麦年产量,每年减少4,000万立方公吨,相当于50亿美元的产值。
2. 需求增加
中国将吃掉全球66%粮食 以中国的经济成长率推估,中国人均粮食消费将从目前的400公斤,在10年内增加到900公斤,大约是目前世界粮食收成的66%以上。
美制造乙醇用掉25%玉米 2006年,美国生产的玉米,有20%用来生产乙醇,今年将增加到25%。

华南永昌投信基金经理人张百宏便指出:「未来20年,农产品、食品的涨价将成为常态!」农产品之所以会迈入高价时代,长期盯看农产品行情的统一期货投顾协理廖朝正说:「气候异常与暖化,造成供给严重短缺。」

而除了气候外,保诚投信基金经理人谢天翎指出,崛起的中国与印度,正不断将农耕地改为工业区,或用来建造住宅与道路。在国内农产品大减下,要喂饱数十亿中、印人的胃,就只有到国际上去「抢粮」,农产品价格怎么会不涨!

「不只人要谷物养,未来汽车也要谷物养。」宝来投信基金经理人汪美玲再补充。根据美国农业部的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或由脸书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内容



[ 此文章被jef在2007-09-24 06:16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 | Posted:2007-09-24 06:0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02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