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udn.com/NEWS/LIF...660.shtml 【鄧正梁/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古代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古代把六稱為陰數,把九稱為陽數,九月初九正好是兩個陽數重合,所以叫重陽節,又叫重九。
重陽節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漢初。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殘害後,伺候戚夫人的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外,嫁平民為妻。賈某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可見,那時就開始過重陽節。
唐代詩人王維的著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它抒發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懷念,情真意切、發自肺腑。
重陽節有插茱萸的民間習俗。梁關均「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有一個叫桓景的學生,拜博學多才的弗長房為師。一天,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將有大禍降臨。
桓景一聽急了,連忙請教老師怎麼辦。老師說,在這一天全家人要用絳色各做一個小袋,裏面裝上茱萸,繫在臂上,都出去登上高山,飲菊花酒,就可以避開。
桓景照樣做了,果然全家人安然無恙。晚上回家後,看見家裏的雞犬牛羊全都暴斃。長房知道後說,這是代替你們死了。
這雖只是傳說,但是從那以後,重陽日登高飲酒,戴茱萸或是插新成熟的茱萸枝葉果實,就流傳為風俗。
茱萸是一種中藥材。茱萸入藥,在我國最早的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但是,中藥有兩種茱萸,一種叫山茱萸,一種叫吳茱萸,功能和藥效完全不一樣。
山茱萸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中醫以果肉入藥,性微溫,味酸澀。有溫補肝腎、固澀精氣的功能,主治腰膝痠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等症。
吳茱萸又叫吳萸,為芸香料,落葉小喬木。中醫以還未成熟的果實入藥,性熱,味苦辛,有小毒。有溫中止痛的功能,主治胃寒疼痛、腹痛、嘔吐稀涎、泄瀉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