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udn.com/NEWS/LIF...799.shtml【劉如玫/長庚醫院桃園分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28歲的小玲(化名)在貿易公司當會計,工作忙碌,旺季常加班到半夜,三餐不定,與朋友聚餐多選擇「吃到飽」慰勞自己,最近常感上腹部悶悶作痛,飯後尤其嚴重。
小玲曾做胃鏡檢查,發現輕微胃發炎,服用胃藥後症狀稍有改善但仍不時隱隱作痛,並常伴有腹脹、消化不良。
這種情形,稱之為「功能性的腸胃障礙」,指構造無器質性病變或異常,但在運動、消化、吸收的過程中發生異常。原因為何?目前並無定論,但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如腸胃道神經、肌肉、中樞神經系統、或內分泌失調,導致腸胃道收縮或蠕動功能紊亂。
臨床症狀主要為上腹痛、惡心、泛酸、腹脹、食欲不振、食後易飽,制酸劑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促進腸蠕動的藥物雖有幫助,但症狀常會反覆發生。
中醫理論認為脾主運化、胃主收納,重視的是氣、血、虛、實、寒、熱的平衡,治療腸胃系統疾病也依個別差異,針對不同症型用藥:
1.氣滯型:上腹脹痛,尤其在情緒不佳及壓力大時加重,伴口乾口渴,排氣後疼痛會減緩,可使用的藥物如柴胡、香附、厚朴、枳殼、砂仁。這類病人在藥物治療後症狀多可緩解,但更重要的是情緒及壓力紓解,以及生活作息調整,否則類似情形還是可能反覆發生。
2.虛寒型:胃隱隱作痛,食冷及空腹時加重,熱敷或食溫熱可改善,平時易腹瀉,可以人參、白朮、炮薑、桂枝、白芍等治療。病人平時的保養應少食生冷及寒性食物,如白菜、筍子等,定時定量與清淡的飲食習慣是日常保健不二法門。
3.陰虛型:胃隱隱灼痛、口乾渴、便秘、食欲不振,可使用沙參、麥冬、枸杞等治療。此型病人常喜以冰飲解渴,反易耗傷胃中陽氣,影響腸胃的運作功能。
4.食積型:過食油膩或飲食不節造成胃脹滿痛、嘔逆吐酸、消化不良,山楂、麥芽、神麴、萊菔子可治療此類胃痛。市售酸梅湯因有其中部分藥材,可增加食欲、幫助消化,是夏天最好的開胃飲料。
小玲屬於氣滯型的病人,中藥治療後症狀已大幅改善,加上飲食習慣調整,每天去公園慢跑紓解壓力,不再為腸胃不適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