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news.yam.com/udn/healthy...26362112.html 過了秋分,今年夏天也暫告一段落,中醫師普遍發現,今年到醫院接受三伏天穴位敷貼的病患明顯增加,但因體質不適而併發接觸性皮膚炎的個案,也相對出現,可見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接受這種「冬病夏治」的預防性醫療。
日前,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師張少平就碰到一例嚴重個案,這名12歲的國小女生從小就飽受過敏體質之苦,每到季節更替時節,過敏性鼻炎就發作,每天清晨醒來除了猛打噴嚏外,有時甚至還嚴重到鼻涕、眼淚直流的地步,可說難受極了。
媽媽心疼之餘,今年夏天帶她到醫院接受三伏天的穴位敷貼。第一次敷貼時,她就覺得背部敷貼部位不太舒服,但母女倆認為可能是藥效作用使然,過幾天就沒事,因此繼續接受第二及第三次的穴位敷貼,沒想到症狀加劇,背部出現局部紅腫、起水泡,最後甚至併發皮膚潰爛,痛得她無法躺著睡覺。
眼看寶貝女兒背部脫皮潰爛,媽媽自責極了,隨即帶她就醫。張少平表示,這個小女生背部出現六個排列整齊的圓形潰爛傷口,剛好和穴位敷貼的部位吻合,因此確診為接觸性皮膚炎合併過敏性皮膚炎,經開予口服抗生素錠劑及外用抗生素軟膏來預防傷口感染,傷口不到一周即收口結疤,但咖啡色的色素沈著,恐怕得半年後才會逐漸消褪。
張少平指出,部分中醫師認為穴位敷貼部位出現搔癢及起水泡等情形,代表藥效正在體內起作用,不用太在意;問題是,像這個小女生背部都已破皮潰爛,恐已不是藥效的正常反應所能解釋,有必要立即就醫,以免傷口併發感染而危及生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院長鄭振鴻表示,穴位敷貼使用的藥餅,通常含有刺激性藥物,若長時間貼在皮膚較差的患者身上,多少會引發接觸性皮膚炎。他強調,如果穴位敷貼後出現紅腫、起水泡等不適情形,就應立即停止敷貼,並塗抹紫雲膏等中藥膏,據以潤膚及促進皮膚生長。如果症狀嚴重,他建議應立即就醫,尋求皮膚科專科醫師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