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1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自幹王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5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古文][分享] 唐李問對 李靖
卷上
先正而後奇,先仁義而後權譎。善用兵者,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故正亦勝,奇亦勝。凡將正而無奇,則守將也;奇而無正,則鬥將也;奇正皆得,國之輔也。先為不可則,則敵乖其所之也。教得其道,則士樂為用;教得法,雖朝督暮責,無益於事矣。



卷中
太宗問:「《孫子》所言治加如何?」靖曰:「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略言其概爾。善用兵者,推此三義而有六焉:以誘待來,以靜待躁,以重待輕,以嚴待懈,以治待亂,以守待攻。反是則力有弗逮。非治力之術,安能臨兵哉!方生於步,圓生奇,方所以矩其步圓所以綴其旋。是以步數定於地,行綴應乎天,步定綴齊,則變化不亂。兵伏者,不止山谷草木伏藏,所以為伏,其正如山,其奇如雷,敵雖對面,莫吾奇正所在,夫何形之有焉。兵家勝敗,情狀萬殊,不可以一事推也。兵不得已而用之,安在為客且久哉。《孫子》曰:「遠輸;則百姓貧。」此為客之弊也。又曰:「役不再籍,糧不三載。」此可久之驗也。靖曰:「因糧於敵」,是變客為主也;「飽能饑之,伕能勞之」,是娭主為客也。故兵不拘主客遲速惟發必中節,所以為宜。太宗曰:古人有諸?靖曰:昔越化吳,以左右二軍鳴鼓而進,吳分兵禦之;越以中軍潛涉不鼓,襲敗吳師,此變客為主之驗也。石勒與姬澹戰,澹遠來,勒遣孔萇為前鋒逆擊澹軍,孔萇來追,勒以伏兵夾擊之,澹軍大敗,此變勞為佚之驗也。古人如此者多。



卷下
分不分為縻軍,聚不聚為孤旅。大凡用兵,若敵人不誤,則我師安能克哉。譬如奕棋,兩敵均焉,一著或失,竟莫能救。是古今勝敗由一誤而已,況多失者乎。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同歸乎勝而已矣。若攻不知守,守不知攻,不惟二其事,抑又二其官。太宗曰:田單托神無怪而破燕,太公焚蓍龜而滅紂,兩事相反,何也?靖曰:其機一也,或逆而取之,或順而行之是也。昔太公助武王至牧野,遇雷雨,旗毀折,散宜生欲卜吉而後行。此則因軍中疑懼,必假卜以問神焉。太公以謂腐草枯骨無足問,且以臣伐君,豈可再乎!然觀散宜生發機於,前太公成機於後,逆順雖異,其理攻則同。兵有不戰,有必戰,夫不戰者在我,戰者在敵。太宗曰:兵法孰為最深者?靖曰:臣常分為三等,使學者當漸而至焉。一曰道,二曰天地,三曰將法。夫道之說至微至深,《易》所謂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是也。夫天之說陰陽,地之說險。善用兵者,能以陰奪陽,以險攻易,孟子所謂天時地利者是也。夫將法之說在乎任人利器,《三略》所謂得士者昌,管仲所謂器必堅利者是也。宗曰:然吾謂不戰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戰百戰中也,深溝高壘以自守者下也。以是較量孫武著書,三等皆具焉。靖曰:觀其文,跡其事,亦可差別矣。若張良、范蠡、孫武脫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爾乎。若樂毅、管仲、諸葛亮戰必勝,守必固,此非察天時地利,安能爾乎。其次王猛之保秦,謝安之守晉,非任將擇材,繕完自固,安能爾乎。故習兵之學,必先繇下以及中,繇中以及,卜則漸而深矣。不,然則垂空言,徒記誦,無足取也。太宗曰,道家忌三世為將者,不可妄傳也,卿其慎之。靖再拜,出傳其書與李勣。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 | Posted:2006-07-20 06:5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43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