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聰明】
現代人飲食愈來愈精緻,以致有膽結石等文明病困擾者愈來愈多,因此提醒民眾,一旦出現急性膽囊炎症狀,就要考慮切除膽囊,但若只有膽結石存在而無嚴重症狀時,最好從改變飲食習慣著手,再以中藥調理,不要輕易切除膽囊,以免增加大腸癌、腹瀉的發生機率。
結石在膽囊內稱膽結石,根據統計,每100位國人中約有5至10人罹患膽結石,而其中近三分之二患者平時並無症狀,每年約只有1~2%的病人會發作,比較值得注意的是,膽結石發作時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因此常被誤認為消化性潰瘍或功能性腸胃疾病,而做了錯誤的治療,所以民眾一旦出現腹部疼痛時,最好到醫院做詳細檢查,以免延遲治療時機。
膽結石的症狀有發燒、發冷、畏寒、右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如果只是在健檢時發現膽結石,而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就不必以腹腔手術切除膽囊,可考慮求診中醫。但要注意,膽結石可能會導致慢性膽囊炎,更可能因此形成膽囊癌,不過,慢性膽囊炎惡化成癌的比例不高。
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屬中醫的「膽脹、脅痛」範疇,究其發病原因,多因濕熱內蘊致使肝失疏泄、膽失通降所造成,所以應用具有疏肝理氣、利膽排石、清利溼熱作用的中醫方劑,如「三金排石方」之類的藥物來治療,以恢復肝膽疏泄功能,而達到排石、消炎的目的。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中藥有利膽作用,並能促進肝細胞的膽汁分泌,肝膽管內膽汁增加,內壓增高,膽道括約肌鬆弛,而使膽汁排出,還能使小便變為酸性,而促使存在於鹼性條件下的結石溶解。
中醫藥雖有利膽排石作用,但能否排石成功,主要決定於膽石的形狀及其大小程度和所在位置。通常會在二至三個月內見到效果,所以一般患者宜先適用中藥,無效時才做手術。根據臨床的瞭解,小的結石可以排出,體積大的不能排出,但可以消除炎症,使結石成靜止狀態,可防膽囊炎。另外,針灸支溝、足三里、太沖、陽陵泉、肝俞等穴,也可減少症狀。
不少膽結石患者為了避免開刀,千方百計打聽各種溶石偏方,結果花錢又傷身,因為這些各式各樣的溶石草方子,都未經醫師診治,效果不佳,而且還可能引起膽囊炎,民眾千萬不要為了信偏方而自誤。
至於在飲食方面,營養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平時飲食應定食定量、少量多餐,並採行低糖、低油脂、低膽固醇及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如果膽結石已造成身體不適,應避免食用一些會造成脹氣的食物,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2006/05/30 民生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6/5/30/N...3319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