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580 個閱讀者
中央氣象局》 旅遊氣象 | 一周預報 | 風景點即時影像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qk557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0 鮮花 x6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求助][花東] 合歡-能高越嶺國家步道--合歡越嶺古道

【遊客利用類級】
步道長度:自太魯閣閣口至合歡山,包含步道及台8線長度共約63.5公里。
所需天數:如僅行走綠水合流段僅需2-3小時,其餘路段目前有部份坍方情形,暫無法估算時間。
困難度:如僅行走綠水合流段,對一般民眾之困難度低,其餘路段目前對一般民眾的困難度很高。
【經營管理類級】
環境限制:屬太魯閣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
設施類型/開發強度:綠水合流段適合一般民眾進行遊憩活動,可考量遊客需求、適度提供相關設施,惟步道仍應運用自然工法,避免過度人工化,屬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之第一類步道。其他路段限制大量開發,以保有自然狀態、局部整修現有步道為主,必要時仍應考量管控遊客數量,屬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之第二類步道。
最初的踩踏者是泰雅族賽德克雅族的太魯閣群。因族群本身人口日益增加及與他族群爭奪空間,由南投縣仁愛鄉沿著中央山脈主脊、奇萊山西側的合歡支脈往東北方遷徙,其中順著立霧溪沿岸向東移動,渡過三棧溪到達佳民村、水源村一帶,就是今天中部橫貫公路東段的先驅。日據時期,日人為收服太魯閣族人,於1914年興建了西起霧社,沿著濁水溪上游越過合歡山,由大禹嶺沿立霧溪而下,最後抵達花蓮新城的道路,稱為「太魯閣道路」,這條路也就是合歡越嶺古道的全程。如今這條承載著無數先人血淚的古道,已斷斷續續的與中橫融合在一起了。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錐麓段的布洛灣部落遺址、巴達崗日警駐在所、斷崖警官駐在所、錐麓日警駐在所等。
錐麓古道位於慈母橋至燕子口上方的巴達崗即陡峭的錐麓大斷崖上,古道全長約16公里,是一條人文史蹟及生態風景兼具的步道。沿線特殊地形景觀有大理石構造的錐麓大斷崖,因其質地堅硬的特質,至今路況尚稱良好。斷崖長達1,200公尺,距立霧溪有600公尺的落差,於步道上俯瞰立霧溪壯偉的幽谷,有如站在170樓層高的摩天大樓屋頂邊緣一般,如此壯闊的峽谷景觀與雄奇的崖頂古道,確是人類的血汗結晶。
合歡越嶺古道海拔由400至2,190公尺,沿線植物分布有台灣赤楊、太魯閣櫟群落(台灣特有種)等﹔而動物資源則有台灣獼猴、山羌、台灣野豬及台灣山鷓鴣等。

【環境現況說明】
地理區位:錐麓斷崖古道、合歡山 -天祥段古道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 內,步道以台 8 線經太魯閣至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以台 8 線經天祥至中央山脈脊樑國家步道系統之甘薯無明及奇萊能高安東軍段。
交通方式 :進入合歡 -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系統之錐麓斷崖古道、合歡山 - 天祥段古道登山健行之遊客,多由花蓮都會生活圈出發,由台 9 線接台 8 線(中部橫貫公路)進入步道。
環境現況:台 9 線(蘇花公路)與台 8 線(中部橫貫公路),沿途山巒疊翠、景色優美,且串聯多處遊憩景點,惟一可惜為部份路段地質較為脆弱、時有崩塌情形。
主要銜接生態旅遊系統:太魯閣國家公園及中橫東段風景線。
主要聯絡道路:台 9 線、台 8 線。
轉運站:太魯閣(閣口)遊客中心、天祥、霧社。
接近動線:台 8 線。

合歡越嶺古道之「曲流段」位處全段的西方,沿線步道沿山壁行走,近年來多處崩塌,路況不佳

錐麓斷崖位處合歡越嶺古道「錐麓段」之中段處,步道沿崖壁前行,沿線景觀壯闊

合歡越嶺古道沿線已有部份路段已成為中橫公路的一段,福磯斷崖處即是一個例子

合歡越嶺古道之「錐麓段」,全線以接近平行海拔路徑修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3-20 21:0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57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