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19770102
|
分享:
x0
|
[勵志] 追 尋 鼓 聲
尋智已走過了六年,彷彿卻像昨天。一九九五年從華通那個可靠的保險傘下走出來,一幌就是六年,六年前許多人好心提醒──
「華通是一家好公司,辭職真的太可惜了!」
「你這樣作太冒險了!」
「你要去作顧問?戴明作顧問到八十歲才紅,你就等退休後再轉行也不遲啊!」
這些提醒都是出自善意,更令人深感溫馨,但是心卻總是被遙遠的鼓聲吸引,我坦然明白尋夢的熱情也可以被解釋成任性,所以直到如今始終感謝家人及朋友容許我如此任性。
「既然要任性,當然要負責。」這是當年先父對我的教導,在威權的時代,先父就容許我在大專志願卡上自願到底,那是我初嚐任性的滋味,但是那也是學習自己要為成敗負責的開始。後來讀EMBA才知道管理上有一個極高的境界叫做「Take Ownership」(註1),就是指這種二話不說、扛起責任的態度。 其實,從「尋智」成立的第一天開始,就高高興興地扛起責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只要能讓鼓聲愈來愈近,愈來愈清晰,喜不喜歡就不再是問題,陌生的不安感也不再能成為停滯或回頭的藉口,於是我們大膽劈建「尋智網頁」(註2),積極建構可順利導入現場的品質工程體系,「尋智書摘」(註3)更出到了十一輯,慢慢發現走過的路居然成了羊腸小徑,這條小徑就是追尋鼓聲的痕跡。
在追尋鼓聲的日子裡,也曾三番兩次承蒙好友抬愛,力邀重操舊業,再出任專業經理人,耀眼的職稱、感人的至誠,一時也會掩蓋住遙遠的鼓聲,前進的步履曾因斟酌而趨緩,但是每當想到胡適之先生的自勉──「做了過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追尋鼓聲才成了真正堅定的抉擇,原來不惑之路上其實是充滿了誘惑,而婉謝善意也許正是最難克服的一種誘惑。
【心得感想】
現在回想,第一次婉謝好友的offer其實是蠻青澀的,如今婉謝已不會再讓雙方尷尬,因為我們只是更深地分享了鼓聲的呼喚,所以許多好友都從伯樂搖身變為尋智最可靠的支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