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养身] 蘑菇、木耳、甘薯、马铃薯、包菜篇
☆蘑菇 [别名] 蘑菇蕈、肉蕈 [性味] 甘、凉。 [成分] 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 [功效] 1.营养和胃,安神益智,止呕、理气化痰,透发痘疹。 2.具有抗癌、防癌作用。 3.具有降低血糖、抗菌、抗病毒作用。据报导,蘑菇中提取的多醣类, 对白血球减少症、传染性肝炎有明显疗效。 [适应症]
脾虚痰多,麻疹透发不快,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肝炎,咳嗽气逆。 [附方] 1.小儿麻疹透发不快:鲜蘑菇18克,鲜鲗鱼1条,清炖(少放盐)喝汤。(食物中药与便方) 2.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肝炎:鲜蘑菇适量煮食或作菜蔬食。(同上) 3.咳嗽咽干,痰不易咯出:蘑菇40~80克,煮汁饮。
☆木耳 [别名] 黑木耳、白木耳、桑耳、木蛾。 [性味] 甘、平。 [成分] 黑木耳与白木耳所含成分相近,均含蛋白质、脂肪、磷脂、糖类、粗纤维、 磷、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 [功效]
滋补强壮,和血止血,润肺生津,补脑强心,滋阴养胃,抗凝及防治冠心病。 [适应症]
虚劳、肠风下血、血痢、闭经、血淋、产后抽筋、崩漏、糖尿病、痔疮、便秘、 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贫血、肺虚咳嗽、泄泻、慢性痢疾和冠心病。 [附方] 1.治新久泄痢:干木耳30克(炒),鹿角胶7.5克(炒)。为末 每服6克,温酒调下,每日2服。(御药院方) 2.治血痢日夜不止:黑木耳30克,水二大盏,煮木耳令熟,先以盐、醋食木耳尽, 后服其汁,每日2服。(圣惠方) 3.治痔疮:用木耳煮羹食之。(本草纲目) 4.治产后抽筋、产后鸡爪风:木耳250克,红糖、冰糖、白蜜各120克,以香油为丸20个。 每日服l个,黄酒送。忌生冷醒晕、房事百日。(中医实用效方) 5.糖尿病:木耳、扁豆各等分,其研成面,每服9克,每日3次。 6.妇女血崩不止:木耳120克煮熟,加红糖60克拌,一顿吃完,血渐止,再吃60克即愈。 (黑龙江《中医秘方验方》第1集) 7.痢疾、鼻出血:黑木耳18克,煮炖服之均可。 8.贫血:黑木耳30克,红枣30枚,炖服。 9.治经闭:黑木耳120克,胡桃仁120克,红糖240克。将木耳、胡桃研末,加红糖240克,开水或黄酒调服。
☆甘薯 [别名] 红薯、番薯、白薯、甜薯。 [性味] 甘、平。 [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醣类、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C、硫胺素。 [功效]
补中暖胃,和血盆气,健脾强肾,养心神,消疮肿;补充维生素A、C。 [适应症]
维生素缺乏症、夜盲症、便秘、痢疾、慢性腹泻、酒积热泻、遗精白浊、血虚、月经失调、 小儿疳积、湿热黄疸;外用治疗湿疹、带状[庖]疹、乳腺炎、疮痈肿毒、毒虫螫伤。 [注意]
多食易引起反胃、肚胀等现象。可配萝卜、咸菜同吃。胃溃疡和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 [附方]
1.乳腺炎:白薯洗净去皮,捣烂敷患处,觉局部发热即换,每日2次。(岭南草药志) 2.慢性腹泻:白薯干软者,烤熟食,每次500克,每日2次。 3.治腹水:蕃薯叶1公斤,用文武火煮熟食之。(岭南草药志) 4.治阴囊湿疹:用蕃薯叶加白盐少许,煎水洗。洗后以番薯粉、滑石粉(各等量)敷患处。(同上) 5.治小儿疳积、夜盲:鲜蕃薯叶90~120克,水煮淡食其汤,数次即愈。(浙江省中医秘方验方汇辑) 6.治湿热黄疸:用红薯煮食,其黄自退。(中国药学大辞典) 7.治遗精淋浊:每日早晚用红薯粉调服,大有奇功。(同上) 8.治夜盲症:蕃薯叶120克,和猪肝煮食,连服二、三次则愈。(岭南草药志) 9.疯狗咬伤:生蕃薯叶和黄糖共捣敷患处,每日换2次,连贴数天愈。(同上)
☆马铃薯 [别名] 洋芋、土豆、山药蛋、洋蕃薯。 [性味] 甘、平。 [成分] 含淀粉、糖、纤维素、龙葵碱。 [功效]
补气健脾,调中和胃,消炎通便。 [适应症]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热性胃痛、腮腺炎、烫伤、湿疹、急慢性皮肤溃疡、秃疮。 [附方]
1.腮腺炎:马铃薯1个,以醋磨汁,搽患处,干了再搽,不间断。(湖南药物志) 2.治烫伤:马铃薯,磨汁涂伤处。(同上) 3.治便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马铃薯洗净捣取汁,每天早晚空腹各服半玻璃杯 连服10~20天。(《中级医刊》1954年第1期) 4.治头上钱癣:马铃薯切片搽患处,连搽四、五日。 5.治脓痂性湿疹:马铃薯削皮,捣烂敷患处,一日4次换药。(《中级医刊》1954年第11期)
☆包菜(甘蓝)
又名洋白菜、卷心菜、甘蓝,性味甘、平。含有葡萄糖、芸苔素、酚类、维生素U、C及胡萝卜素。 功能清热散结,利尿解毒,润肠通便,利关节,明耳目,促进胃肠道溃疡愈合而止痛。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便秘、黄疸等。近年来实验证明,包菜对胃癌有预防作用。 [附方]
1.治胃溃疡疼痛:包菜绞取汁,每次喝半茶杯,每天一、二次。治疗100例,疗效甚好。 2.治便秘:包菜洗净,绞取汁,每次饮100~300毫升。
[ 此文章被子恒在2004-12-07 22:05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