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370623
|
分享:
x0
|
中醫講台》冬病冬防 三九天
【2005/12/12 民生報】 【林煥欽】
天氣轉冷,早晚溫差變大,是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氣喘、感冒等好發的季節。這段期間,民眾除了冬令進補外,也須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為此,中醫推出三九天灸療法,原理類似三伏天灸,兩者相輔相成,對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所謂的三九天,是從冬至算起稱一九(也有人從冬至後第一天算起),往後順數每九天為二九,再順數九天為三九。三九天時天氣寒冷,人體遇寒則腠理不固,衛外機能不健全,身體虛弱的人、尤其是老人及幼兒,過敏性疾病就容易發生。因此,若能在此時進行三九天穴位敷貼,就能產生較好的預防及治療效果。
天灸療法簡單的說,就是在特定時間用特定的中藥,結合特定穴位用以治療特定疾病的一種方式,具有提升機體免疫功能及降低過敏反應的作用,主要可分為三伏天及三九天兩種;三伏天灸是在炎夏的三伏天進行,而三九天灸則在隆冬的三九天進行,因為做的人少,所以知道的人也較少,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即表示一年中有兩次改善體質的節令,三九天貼藥可說是三伏天貼藥的補充,三九天灸是夏病冬治,重在養陰;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重在養陽,兩者相輔相乘,陰陽並調,可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
中醫素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三九天灸就是根據「秋冬養陰、夏病冬治」的理論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利用白芥子、細辛、甘遂等溫陽藥治成藥餅,敷貼在特定穴位上,刺激穴道。藥效經皮膚吸收,由經絡氣血直達病灶,調節免疫機能,溫肺化痰,健脾補腎,以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但是孕婦、發燒、咽痛者則不適合天灸療法。
一般而言,敷貼的時間不須太久,約1~2小時後即可取下,以皮膚產生紅暈效果為宜,過久易產生水泡、搔癢。
或許大家對「三九天」一詞仍感陌生,那麼談到冬令進補就人人知曉了,冬令進補的時機一般略分三種說法:一是在立冬後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後;三是三九天。中醫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以及「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在經過一年的體力消耗後,人們臟腑的氣血陰陽多少會有所偏衰,適當的冬令進補確實是需要的,但得注意藥補與食補需相互配合,且以溫補陽氣為宜,以達強身健體之效。
一般民眾以為天灸療法只做三伏貼,很少做三九貼,使的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再者如能配合內服藥,依照不同證型施予不同處方,對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會有很大的幫助。今年三九天的日期是 「一九」(12月22~30日)、「二九」(12月31日至2006年1月8日) 、「三九」(2006年1月9日至1月17日),有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氣喘、過敏性感冒的民眾不妨多加利用,尤其是有做過三伏貼的民眾,更應該繼續做三九貼,以加強三伏貼的療效。
(作者為衛生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
過敏性疾病如文內所言很多,我就是在冬天時會鼻塞不通,我的方法是運動,比如慢跑,把氣跑出來,還有多喝溫熱開水,以保持喉嚨濕潤,供大家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