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詹建富/報導】
最近天氣明顯轉涼,不少兒童感染風寒,咳嗽聲此起彼落,而且一旦感冒初癒,卻又重複感染,病情嚴重時還可能併發肺炎,讓許多家長擔心不已。花蓮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柯建新根據古代醫書,建議家長在照顧小孩時,要注意孩子「三暖二涼」,亦即背暖、肚暖、足暖、頭涼、心胸涼,如果能做到這五項要點,感冒自然不易上身。
柯建新表示,時值初冬,氣溫大致還有攝氏廿幾度,但早暖溫差大,因此不論大人、小孩如果穿衣不當,稍一不慎就容易受涼,有的小孩免疫力較差,會反覆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不止。因此,唯有平常多預防,注意保暖,尤其在感冒流行季節,如果幼稚園或家裏有人生病,最好隔離以減少感染機會。
而根據明代徐春甫「小兒病源方論」,柯建新認為,其中的「養子十法」,可做為家長平常照顧孩童的參考,簡而言之,就是應做到「三暖二涼」,包括背暖、肚暖、足暖、頭涼和心胸涼。
他表示,在傳統醫學中,人體背部的「俞穴」是身體與外在環境交通之處,病邪容易由此趁虛而入,所以時常保持背部溫暖,可預防感冒或疾病入侵。但要注意的是,有的家長在冬天讓孩子穿很多衣服,反而會汗流浹背,如果背部出汗過多變得濕涼,就容易招致風濕,因此,冬天穿衣要適當拿捏,以免過猶不及。
此外,許多老人家叮嚀,小孩子睡覺時要圍上肚兜,以免夜裏踢被子而著涼,其實也是注意到肚子要暖。柯建新說,傳統中醫認為,脾胃與免疫系統有關,但由於孩童的體質特色是「脾常不足」,因此平常唯有保持「肚暖」,就是保護脾胃,讓脾胃功能正常運作,達到消化、吸收及營養各歸其位,就能保持良好的抵抗力。
至於足部,同時也要保持溫暖。柯建新指出,由於雙腳需承受全身體重,而氣血由上半身循環到下半身的腳跟時,就要轉而向上循行,所以足部健康非常重要。古代養生家也都強調,冬天宜保持足部溫暖,每晚臨睡前按摩腳底百餘下,可促進氣血順暢及保健效果。
背部、腹部及足部應保持溫暖,但頭部和心胸則勿過熱。柯建新強調,當人體發燒之際,額頭就開始發燙,同樣的,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而孩童發燒則有三分之一是靠頭部來散熱,因此平常就要讓小孩的頭部保持涼爽,則必定神清氣爽。此外,「心胸涼」則是指衣著不要過於厚重,進而壓迫到正常的呼吸及心臟功能,以免心煩氣躁。
【2005/11/28 民生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5/11/28/...30311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