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養身] 中醫食療-白芥子篇
☆白芥子 為白芥的種子。性味辛、溫。含有白芥子[心甘],芥子[石咸]、芥子[酉每]、 脂肪等。有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健胃寬中之效。內服可 治痰咳、胸肋脹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麻木、陰疽、腫毒、 跌打腫痛、氣管炎等。搗泥外治關節扭傷、軟組織損傷、關節疼痛、 神經痛、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 [附方] 1.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蔔子。以三味各 洗淨,微炒,擊碎,每劑不過9克,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 《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 2.治翻胃,吐食上氣及瘦弱不欲動:白芥子,晒乾,為末,酒服 方寸七。(《普濟方》) 3.治膝部腫痛:取自芥子60克研末,用燒酒調成糊狀,包敷患 處,乾了再換,以局部發泡為度。(《中藥大辭典》) 4.慢性喉炎,聲音嘶啞:陳腌芥菜乾,每日15~30克,以開水 沖湯含漱,亦可內服。 5.跌打瘀血,寒性膿瘍,坐骨神經痛:白芥子研末,麵粉適量, 調加糊狀,外敷患處,感到灼痛時,即去掉。(《食物中藥與便方》) 6.治一切癰瘡腫痛:豬膽和芥子細末和如泥,塗癰上,每日3次。 (《千金翼方》) 7.慢性氣管炎,咳嗽痰多:白芥子6克,山藥20克,橘皮6克, 杏仁9克,煎水服。 8.身體麻木:芥菜子末,醋調塗之。(《濟生秘覽》)
[ 此文章被子恆在2004-12-01 08:27重新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