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勵志] 30-50歲 如何規劃黃金歲月(天下雜誌摘錄)
「有一天我跟太太去南卡羅萊納州拜訪她祖父。祖父養了一條狗, 那條狗瘦得簡直不像話。 我就問祖父,為什麼狗會這麼瘦? 祖父說,因為牠吃剩菜剩飯。 我更納悶地問,哪條狗不吃剩菜剩飯, 也沒看到誰家的狗這麼瘦? 祖父這才轉過頭,看看我,語氣深長地說 : 因為有時候就是連剩菜剩飯也沒有。」 這簡直是一個悲劇。 許多美國人都不為退休做準備,未來也會一樣可悲。
根據調查,46%的美國人,為退休而積蓄的錢低於一萬美元。 在51到61歲的準退休人口中,只有29%的人,積蓄超過十萬美元。 而在所有美國勞動人口中,只有19%的人,會每次領薪水時固定提撥 一部份積蓄。」 這是刊登在美國一個專門為退休人設計的網站 (ThirdAge.com)上的文章。 作者的用意在凸顯,老年生活要過好, 必須從年輕就開始準備。
時空轉到了台灣。 不久前媒體報導,一位年近九旬的國立大學退休教授,明明就有個兒子 住在台北市,卻與太太兩人「孤苦相依」的住在學校宿舍裡。
一一九代替兒女盡孝。半身不遂的太太常跌落臥床,老教授無法攙扶, 經常向一一九求救, 近半年來一一九幾乎每三天就出一次勤務去幫忙 老夫妻的日常生活。有時甚至只是為了倒一杯水給老太太喝。
很多跡象顯示,中國人幾千年根深柢固「養兒防老」的觀念, 已慢慢在淡化中。 不管從居住到財務,老人慢慢要走向獨立自主。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去年最新的人口普查,過去十五年來台灣獨居老人的 數量增加近二倍,從11萬9000多人,成長到30萬2000多人。 在財務上,根據內政部老人狀況調查,目前只有不到一半、約47%的 台灣老人,依賴子女奉養。 其他的老人不是靠自己的退休金,就是靠過去積蓄。
預估未來,奉養比例還會再下降。
走進台灣第一個民間規劃經營的老人住宅、位於淡水淡江大學旁的潤福生活 新象館的大廳,遠眺觀音山與淡水出海口,感覺好像來到了一座五星級飯店。 目前共有三百多個銀髮族在這裡養老。
十年前參與規劃的潤福生活事業協理廖燿嵩指出,八二年第一次潤福預售時, 花了三千萬廣告費,才賣出六戶。八五年第二次推出,也是花三千萬廣告費, 賣出六十多戶。後來經過口耳相傳,很快住滿後,到了前年,排隊要住進來的 老人,就有一百多個。
「這代表台灣的老人,愈來愈可以接受不一定要跟子女同住,」廖燿嵩解釋。 但是住進潤福的成本並不低。一間十五坪的套房,押金要480萬。每個月單人 伙食管理費要一萬七千,雙人要二萬七千。而值得注意的是,據潤福總經理 陳守仁表示,潤福三百多位住戶中,有八成以上都是老人自己繳押金與月費, 很少子女付錢的。有二個女兒的陳守仁,在這裡工作一段時間後,心得是將 來要養老,一定要存夠錢才可以,「錢很重要」。
八十五歲高齡、從空軍總醫院副院長退休的潤福第一位住戶徐鈞,雖有子女 各在台北、美國,但是「我不願意跟子女住,我要自己安排自己。」不管在 金錢或精神上,徐鈞可說是典型的現代獨立老人(不是單純的獨居老人)。 八十多歲的他還常常上電腦玩遊戲,強調「老了一定要有嗜好,就不會孤單。」 經濟上,他不但支付自己生活一切開銷,有時子女工作不順利、缺錢用, 他還會幫忙,寄錢到美國。
若訪問目前台灣三十到五十幾歲的這一代父母,對於兒女的期待,他們幾乎都會 異口同聲地說:「只要他們不要回來要求幫忙就萬幸了,哪敢奢望他們會養我們。」 慢慢的,養育子女在很多父母的心裡,只是一種感情與親情上的需求與義務, 而很難要求實質回報 。
一位四十歲、外商公司的未婚女主管表示,她的父母有時候會為她未婚感到憂心。 爸爸跟她說: 「我們不可能陪你太久,不能陪你到一百歲。」媽媽常跟她說: 「你要多存一點錢,身體要照顧好,因為以後只有你自己一個人。」聽得她有時 也心酸。其實不管結不結婚,不管有沒有子女,未來的老年人,已經注定要靠自己。 已有愈來愈多人體認到這種趨勢,而提早規劃。
管理顧問公司Accenture副總裁蔡世傑,目前四十五歲,距公司規定的退休年齡五十六歲, 還有十多年,就已經在思索退休後要做哪些事情。在他的未來藍圖中,除了財務健全、
【心得感想】
想想我們現在的年青人 總是走一步算一步 好好的看完這篇文吧 好好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