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37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阿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3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健康小百科 胃瘜肉
www.yahoo.com.tw


大腸瘜肉可能潛藏著癌化的危險,因此被視為大腸癌的警訊之一;事實上,消化道除了大腸可能出現瘜肉外,胃也可能長瘜肉。胃瘜肉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常是為了其他原因接受胃鏡檢查時偶然發現,只有很少數人是以出血、胃阻塞等表現。

瘜肉依切片病理的變化主要分為發炎型、增生型、腺瘤型三類,其中前二類絕大多數維持在良性,但仍需追蹤,尤其是大於1.5公分時,以防止少數轉變為惡性。

相對的腺瘤型瘜肉若不切除,癌化的機會高於10%,癌化的機會隨著瘜肉的大小而增加,發現大於1公分的瘜肉時,一般建議用內視鏡切除,若不切除也要定期追蹤,確定它有在變小,必要時應重覆切片送病理檢查以防其惡化。

瘜肉發生的原因相當多,像菸、酒、飲食的刺激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等都有相關,有研究發現,將幽門螺旋桿菌廓清後,部分增生型瘜肉會縮小。

胃瘜肉可能與其他消化道瘜肉併存,尤其發生在家族性瘜肉症候群的患者身上時,即使是良性的胃瘜肉,合併存在大腸瘜肉、腫瘤其至大腸癌的機會都高於一般人的3~4倍。

大腸瘜肉和胃瘜肉一樣通常沒有症狀,偶爾會引起腹痛或下消化道出血,病理上大致可分為增生型瘜肉、過誤瘤和腺瘤型瘜肉,後二者惡性化的機會較高,尤其是大小超過1公分時,一般建議切除。

胃鏡和大腸鏡是偵測胃瘜肉和大腸瘜肉的利器,膠囊內視鏡也可診斷其存在,但是較不合成本效益,一般用在無法接受內視鏡檢的患者身上,然而在小腸發生的瘜肉常是內視鏡的死角。

在高危險群患者,如內視鏡己發現多發性胃或大腸瘜肉,可能是家族性瘜肉症候群,會在消化道廣泛存在瘜肉的疾病患者時,就有必要進一步檢查小腸是否也有瘜肉,若小腸攝影所提供的資訊不足時,膠囊內視鏡就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

胃的息肉通常是癌症的前兆喔 請各位多多注意囉>>


[ 此文章被阿宏在2005-09-02 11:37重新編輯 ]



目前在準備國考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討論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9-01 00:5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22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