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278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eddie6111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内科医生的黑色喜剧
现代人的压力太大.往往容易为了一些小事就想不开.所以近年来医生告知病患或家属时所用的措辞亦越加谨慎.特别介绍天下杂志出版「你的医生在想什么?」一书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我的生活也能有一些帮助.


内科医生的黑色喜剧

有个年轻人因处理变压器,不慎发生爆炸被炸伤,在放弃急救后,轮到我去跟他太太沟通。「真的很抱歉,」我告诉她,「你先生死了。」就在我说出「死了」的那一刹那,她从椅子上跳起来。啪!我的头歪往左边﹔啪!我的头又转回右边。来调查死因的警察听到这件事,问我要不要告那位太太。「不要,当然不要,」我想办法恢复正常,「它比我痛苦多了。」我完全不觉得这样说很伟大,反而觉得自己是个大浑球,因为我告诉她,她先生死了!

作者伊恩‧布鲁默以常见的疾病为主题,从20年行医生涯的诸多真实故事中,找出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除了提供有关常见疾病的实用知识,也具体描绘了医病双方在微妙的互动之间,透露的真实意涵。

学治病也学表演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事实,是在我医学院的第一堂课。

我怯生生地走进大教室,在满座陌生的同学中,搜寻熟悉的面孔。入座时,有人对我微笑,也有人向我挥手。随后,利华特教授走进来,上了讲台。他抬头看看我们,嘴才张开,「轰」的一声,他的声音就像火山爆发一样震耳欲聋。十五年后,那个爆发声还常在我耳边响起。「你们在骗人,对不对?」他大吼。所有人傻了眼。「年复一年,你们一直在骗人。你们这些家伙总能想办法考到还不错的成绩,在面试时说服主考官,又扭着某人的手臂,叫他替你写一封很棒的推荐信,所以今天如愿进了医学院,」他停了一下——我想他要制造一种戏剧效果,「看看你们这些未来的医生,老天爷!」

我看看邻座的同学,他也回看我一眼。一阵紧张的笑声。这位教授在开玩笑吧?不过,他讲的可能也是真话。很多人(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确觉得自己很会考试,而且,真的相信自己是一路骗进了医学院。不是给红包、走后门的那种欺骗,而是用名不副实的好成绩。当然,我们知道自己不笨,但是长期以来死命地K书,可能遮掩了我们并不聪明的本质。我们并没有为了进医学院而说谎,但是这位教授却说中了我们心中的不踏实感。

那些审查我们是否有资格进入医学院的人的确被骗了。利华特教授知道,其他老师可能也知道。而这只是个开始。因为从那以后,我们开始接受欺骗病人的训练。

有时是骗过头了。就像教授在病人面前介绍我们:「强生太太,这位是布鲁默医生。」布鲁默医生?谁啊?我吗?天啊!我进医学院才不过一个星期。

要说对医学的了解,我奶奶都懂得比我多。

有时骗得就比较没那么明显。就像一位主治医生站在病人床前,表面上是对我们详细分析各项检查的结果,其实是在用各种医学术语责骂病人愚钝。

不论老师们是出自一番好意或恶意,我们很快就了解到不但要学习如何诊断病征和治疗病人(在某些不可思议却极罕见的情况下,真正治好病人),也要学习如何表演、当演员,扮演一个叫「医生」的角色。

这类角色扮演的工作历时终生。从医学院当学生时开始演,到几十年后站在病人床前,你的「演技」不会褪去,好像已经永远与你常相左右。

病人也在演戏。因为如果替你检查的医生在演戏,身为病人的你也不得不轧上一角。医生和病人是演员,问诊室就是舞台。这本书就是要讨论医生和病人所扮演的角色和演出的戏码。有时候这样的演出是有意的,有时则不是。

在这本书里,我不会让你错过也扮演医生的角色。因为我念医学院时发现,每个人都想当医生,至少在生命的某些时刻动过这个念头。

有一天,我父亲打电话来说他最近胸口痛,问我可能是什么原因。我告诉他我能想到的最好答案:去看医生。他照做了,而且医生说没事。我以为从此可以耳根清静,结果大错特错。隔天晚上他又打来了,这次他问肚子痛是否表示肠子有问题。我用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告诉他:嘿,你应该立刻去看医生,找出毛病。家庭甄敻蠵堋萰异稆F吗?门儿都没有。

这样的电话谘询持续了几次,最后,我可以很高兴地说,我爸爸终于了解我和他一样固执,就不再打来征询我的意见了,因此我还替加拿大电话公司的股东们难过呢,因为他们的电话费收入减少好多。

几个月后,我回家过耶诞节。大概是我一问三不知的恶名昭彰,在一次家族聚会上,没有人再拿自己的健康问题来问我的意见(希望那不表示他们认为我是个无能的医生)。不过,一位叔叔还是跑过来对我说,「布鲁默,别担心,我不是要来问你的意见,我知道你什么也不会说。不过,」(你看,又来了!)「你要不要问问我的意见?」(他在玩什么把戏?)「你讲几个症状,然后我告诉你出了什么问题。」

「好啊,」我同意。

「好,假设有一个六十岁的病人来找你,说他排尿有困难,他走后,椅子上还漏了一小摊尿。这可能是什么毛病?」我问。

「摄护腺肥大,」我叔叔不假思索地说,还露出非常自豪的神情。他答对了。(我怀疑是不是提示太多了?)

哎,这个问题是有点太明显了。有几个亲戚听了我俩的对话,也跑来要我考考他们。这下子角色互换了,医生(或者如上例,一个医学院学生)向他的亲戚提出医疗上的问题。这个经验让我深信,成人和小孩没什么两样,都喜欢扮演医生。

写这本书时,我秉持上述的体验,设计了很多由你来当医生、判断该如何处置病人的场景。

今天,我是一名内科医生。内科涵盖的范围相当广,从气喘到带状疱疹应有尽有。如果你或某人不幸因非外科的毛病(如中风、心脏病或肺炎)得住院治疗,第一位来看你的多半就是内科会诊医生。然后,按照病痛原因再将你转给心脏血管科、神经科或其他相关专科医生。我自己专精的领域在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

这本书将讨论十几种常见的、需要去看医生的症状。我刻意安排这样的结构,其实有点勉强,因为将一个症状从一位病人身上独立出来,就像用不同的电脑键盘分别打出一个字的母音和子音,很难兜在一起,却可合理地藉此做为讨论医生如何诊断的起点。

最后,我还要加上两点「官方声明」:

1.为保护病人隐私,书中所有人名和特征都经过修改(以确保我不会被控告)。

2.有关读者自己的特殊医疗需求,当然应该谘询你自己的医生。

以上摘录自天下杂志出版「你的医生在想什么?」一书

http://www.commonhealth.com...05/0824.asp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和网宽频 | Posted:2005-08-29 13:28 |
lyenming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我只有看过神经外科的黑色喜剧,这一本好像也很好玩喔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数位联合 | Posted:2005-10-02 18:2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81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