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部發生癢、刺激、異常分泌物…等症狀時,陰道炎是常見的原因之一。 陰道炎以細菌性、念珠菌(黴菌)及滴蟲感染最普遍,約占90%。詹景全表示,患者一般會抱怨陰道分泌物增加、顏色改變、有異味、外陰部搔癢或灼熱感、排尿時不舒服…。
很多女性一聽到陰道感染發炎,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可能?我很愛乾淨啊?其實問題不只出現在你身上,在美國,平均一年要花十億元用來治療念珠菌感染。就像腸道,陰道也存在獨特的菌叢,形成微妙平衡的生態系,隨著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月經周期循環,陰道內菌叢也會隨之改變。其中以陰道乳酸菌數量最多,也被認為有助維持陰道的健康。
陰道內本來就存在各種微生物,包括白色念珠菌、大腸桿菌、B群鏈球菌,但正常狀況下,能維持和平共存,一旦失去平衡,某些壞菌勢力坐大,就可能惹出麻煩。簡單的說,陰道內pH值偏酸,而「壞菌」通常偏愛鹼性環境。詹景全表示,「經血就偏鹼性,而且營養豐富;另外,精液也偏鹼。」這些因素,都會改變陰道環境,提高感染機率。
除了各種感染外,還有因動情激素缺乏導致的萎縮性陰道炎、使用抗生素治療後改變陰道菌叢生態;或是對精液或保險套的乳膠過敏。甚至,用了太刺激的沐浴用品、穿太緊不透氣的衣物、用太熱的水或把陰部洗得太「乾淨」…,也可能引起陰部搔癢。
有些女性特別在意陰部的氣味、分泌物,即使醫師看來一切正常。拼命用清潔用品、芳香劑、甚至不當灌洗,反而會破壞陰部自然的平衡狀態。
以下是關於陰部保健的建議: 『1.』外陰部和腋下一樣,都是容易流汗的部位。最好不要穿悶熱不透氣的衣褲,如牛仔褲或褲襪,尤其是工作上長時間久坐的女性。
『2.』選擇棉質舒適的內褲,不要用衣物柔軟精或漂白水洗內褲。
『3.』 盡量不要使用衛生護墊,如果你的分泌物多到會讓褲底濕濕的,最好的辦法是多帶一條內褲更換。
『4.』不要裸睡,除非你每天換洗床單。人在睡眠中也會排汗,最好早上起床出門前換一條新的內褲。
『5.』 用水,或pH值5.5的專用沐浴品清洗。
『6.』 精液也會改變陰道酸鹼值,性行為時最好用保險套,有些裝了子宮內避孕器的女性,性行為時常在體內射精,可能提高感染機率。如果很難避免,至少在性行為後30分鐘,精液液化容易流出時,用水或專用的沐浴品清洗外陰部。
『7.』 月經期間要勤換衛生棉,並選擇適合的品牌,有些女性會對某些芳香成分過敏。
『8.』優酪乳中的乳酸菌是否有助陰道保健還不是很明確,不過,多喝優酪乳還是一個可以嘗試的辦法,但千萬不要用來灌洗。
這麼多種常見、不常見因素都可能引發陰部不適,治療方式往往大不相同,詹景全建議,在台灣如此方便的就醫環境下,一有不適,還是快找醫師處理,千萬不要自己隨便用藥。另外,周輝政也強調,看牙醫先刷牙是禮貌,看婦產科千萬不要先沖乾淨,留點蛛絲馬跡,醫師才容易找對問題。
關於分泌物 什麼才算正常的分泌物?是許多女性心中的疑惑。
首先,生育年齡的女性有分泌物完全正常,沒有才是件怪事。
陰部分泌物包括油脂和汗水、外陰部腺體(如巴氏腺)的分泌物、脫落的陰道細胞、子宮頸黏液、陰道內菌叢的產物…。多少分泌物才算「正常」?其實很難說,曾有研究嘗試計算,結果發現,育齡女性平均每8小時分泌物約有1.55公克,排卵時最多,有1.96公克,第7天和第26天時最少。
顯然,分泌物受荷爾蒙濃度的影響,依據月經周期,可能有透明、乳白、淡黃等變化,有時還會有延長性很高的黏液出現,在型態上,從水狀、滑滑的、甚至結塊,都有可能。
所以,內褲變濕不代表你的分泌物太多,如果沒有感覺到分泌物,可能是在陰道裡沒有流出來,也很正常,而內褲上有白色或黃色的污漬也是大多數女性都有過的經驗。
那麼,什麼才是有問題的分泌物呢?首先沾在褲底的正常分泌物會有些微酸的氣味,但不會是難聞的異味,而最重要的是,你不會覺得癢、痛、不舒服。
~~~~~~~~~~~~~~~~~~~~~~~~~
女生要注意衛生喔!...記得每天要洗澡內 ~有些女生都懶的洗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