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0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cinnamon6588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心臟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四位 預防重於治療
文章轉載於崴達健康
文/朱戈靖(門諾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心臟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且隨著現代化的腳步逼近,生活壓力日益增加,再加上肥胖缺乏運動、抽煙及偏好高熱量飲食的結果,都使心臟病的好發率往上提升,而發作年齡也有愈來愈年輕得傾向,使得心臟病的預防,變得日益迫切且重要。

心臟病的種類,心臟血管疾病大致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一、先天性心臟病:係先天的心臟血管畸形及異常。主要是因母親在懷孕早期罹患疾病(如德國麻疹)或服用藥物(如沙利竇麥)所引起,少數與遺傳有關。預防之道在德國麻疹的預防注射,懷孕期間必的免服用非必要藥物及非必要的X光檢查。

二、後天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係因年幼時咽喉部之鏈球菌感染所導致之自動免疫疾病。預防之道是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對咽喉部鏈球菌感染的徹底治療。
高血壓性心臟病:係因高血壓所造成之左心室肥厚及心臟舒張性異常。預防之道在血壓的良好控制。
肺性心臟病:因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纖維化所致的右心室肥厚或衰竭。預防的方法在戒煙及好好治療相關的肺疾病。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是因供給心臟本身血流的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的現象,而造成臨床上俗稱的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現象。預防之道在認識其好發因子,再針對這些好發因子提出預防之道。
心肌病:是指心臟肌肉的本身發生結構性的變化,而導致其功能異常之謂,包括原因不明的特發性心肌痛、新陳代謝或荷爾蒙異常、酗酒及某些藥物亦可導致心肌變化。預防之道在避免或早期排除可能導致心肌病變的因素。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細菌或病毒侵犯心內膜而引起。預防之道在必要的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及早診斷、快速治療的重要。
諸多心臟病中,成年人以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罹患率最高。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我們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如性別(男性大於女性)、年齡(年老大於年輕)及家族史;另一類為我們可以掌握或改變的危險因子,包括抽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生活壓力過重及缺乏運動等,對於我們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我們要了解它並及早警覺其危險性。而對於我們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就必須面對它、改變它,進而控制它。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預防:

戒煙也拒二手煙。
養成健康節制的飲食習慣,少吃鹽份、糖份及動物性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含纖維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麥麵包等,少吃醃製及油炸食物。
持續規律的運動,遵守333運動原則,每個星期運動至少三天,每次30分鐘,且最好讓心跳加速至每分鐘133下左右。
保持標準體重,過瘦或過胖均不宜,計算方法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20~25為正常,25以上為肥胖。
治療高血壓及糖尿病,此二疾病常同時存在且與冠心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學習放鬆技巧以減輕生活壓力,可藉重運動、音樂、休閒活動及規律生活來達到目的。

(本文由 東森新聞報提供, 2002/05/19)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局域網對方和您在同一內部網 | Posted:2005-05-16 15:2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65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