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5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furby0724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摘自《在孩子心裡飛翔》──問題兒童與婚姻危機
過去常聽母親說這樣的話:「當初要不是為了你們這群孩子,也許早就離婚了!」但大家都知道,老人家總愛碎碎唸,也不知道說真的還是說假的,難道父母沒離婚真是為了孩子嗎?

  我在身心科門診裡,常遇見「一個頭兩個大」的父母。記得有個孩子的情形是如此:在學校不斷地惹麻煩,一下子翹課、偷東西,一下子聚眾羞辱老師(青少年目前的說法是「嗆聲」),弄得父母三天兩頭跑學校,向老師道歉,或忙著向其他家長求情,付一點別人小孩的醫藥費(因為自家寶貝常因細故毆打其他同學)。

  父母來到診間,總是搖頭歎氣,完全齊心合力地站在同一陣線,為解決孩子的問題攜手合作。在深入的會談之後,我發現這對夫妻的婚姻問題由來已久,結婚之初,太太就有離婚的念頭──因為新婚第一天她就有被騙婚的感覺,不但先生所有的惡習,諸如打牌、喝酒完全浮上檯面,而且婆家更是充斥著無理的要求。但是「天不從人願」,整個離婚的念頭隨著懷孕、孩子出生,而咬著牙忍了下來。當孩子逐漸長大時,太太心想,至少別在孩子年幼時就拋夫棄子,因此想等孩子上了國中再正式和先生離婚。夫妻兩人這十幾年來真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家中永遠是烏煙瘴氣。好不容易捱到孩子上了國中,太太盤算著終於可以結束這個婚姻了,沒想到孩子卻出了問題。

  是的!臨床上這樣的例子真是屢見不鮮。家庭教育專家往往提出,孩子是問題家庭的 「代罪羔羊」,許多問題婚姻製造出一大堆有行為問題及情緒障礙的兒童。這樣的說法其實只對了一半。

  任何兒童的問題或症狀必定有其「正面意義」,這是我們在協助問題兒童時一定要具備的心態。比如這個例子,當然,孩子早就知道父母的婚姻出了問題,也自小在不安全感及不確定感當中成長。上了國中,縱使媽媽不說出來,孩子也「知道」媽媽想離婚的強烈念頭。兒童的潛意識裡充滿了不安,恐懼家庭破裂,恐懼父母離婚,恐懼自己成了孤兒。這對父母似乎一天到晚只會熱吵,要不冷戰。孩子不知道如何把他感受到的恐懼不安好好地說出來,(何況說出來有人聽嗎?)因此,在學校的諸般打人、罵人、反叛的惡劣行為都是所謂的「求救行為」 :「來人啊!誰來幫幫我啊!我內心有很多的恐懼,我需要人家關心我、了解我、傾聽我,可是我的父母一天到晚只會吵架,而且快離婚了,媽媽快走了,我怎麼辦?」

  孩子的問題行為旨在吸引注意、求取關心及援助,可是有些不明究裡的師長卻只會一味地懲罰及責怪孩子干擾了全班的學習。當然,在此情況下,孩子的行為只會變本加厲。哈哈!有一天,孩子的問題「終於」引來了父母的注意力──因為老師、其他家長或法官開始找上了這對父母。哈哈!孩子的問題終於壓過了父母婚姻的問題。出了問題的孩子逼迫父母暫時忽略婚姻的危機,放棄想離婚的決定,孩子藉由成為父母共同的敵人來讓父母不再視彼此為敵人。孩子的問題讓互不溝通的父母第一次有機會成為同一陣線的戰友,為了孩子共同求助於老師,坐下來和專家會談,一同哭泣,一同傷腦筋,甚至再度同房。換言之,孩子用他自己成為問題來「阻止父母離婚」,阻止一個完整家庭的破碎,阻止讓他自己成為單親小孩。

  如果你問任何一個孩子,這樣做值得嗎?百分之九十九的小孩絕對會大叫,不但值得,而且大大的划算。因此,在青少年門診裡,我常一面協助傷腦筋的父母,一面心中明白,孩子正在藉他的行為問題及情緒障礙來阻止父母離婚,藉由成為父母共同的問題,令父母再度成為「同修」。

  人生非常的奧妙,有時一個問題的產生是阻止另一個更大問題的發生。因此,當我們要解決問題時,不能只看到那問題造成的壞處,有時也必須深思一下:問題的背後是否還有一個正面意義存在!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4-28 16:2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726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