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努力,別只為「身後的鞭子」
當年放棄留學夢的羅益強,畢業後待在高雄教書,後來進入飛利浦,逐步坐上飛利浦全球副總裁的位子。他對年輕人的鼓勵是: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1950年代,美國正積極發展航太事業,那時正值前飛利浦全球副總裁羅益強的大學時代。「當初我和同學們就是想要一圓航太夢,才選擇成功大學物理系,」羅益強說。
不過,這個年輕時的夢想,羅益強終究沒有實現,甚至以他後來的發展來看,也算物理系的逃兵。畢業後連出國留學的願望都無法達成的羅益強,更不會想到,有一天他竟然會與遠在荷蘭的飛利浦結緣。
前年,羅益強從飛利浦退休。現在的他忙著演講,分享他在業界的經驗。前陣子,他出席飛利浦以「羅益強」為名的荷蘭留學獎學金頒獎典禮,鼓勵台灣的年輕學子。
「不要只去美國,我希望多一些人也去歐洲看看,學習不同國家的經驗,」羅益強說。他認為,荷蘭以小國之姿,能利用全球運籌的能力,短時間內將新鮮花卉配送到世界各地,發揮自己的特色來提升競爭力;這是面積大小、人口數目與之相似的台灣,應該學習的地方。
留學夢碎 轉執教鞭 留學美國,也曾是羅益強在大學剛畢業時最嚮往的一件事。當時,美國的研究所對台灣留學生提供「免費念書外,還可以兼寄錢回來養家」的豐厚獎學金,美國航太業也敞開大門歡迎畢業的研究生加入工作。
不過,身為獨子的羅益強,為了陪伴雙親,放棄到美國進修的機會,選擇留在台灣。回到老家高雄後,他開始第一份工作:在高雄瀛海中學教理化。
羅益強後來常常對員工提到,他非常喜歡當老師的生活。「我一直覺得教育才是改變社會最有效的動力,」羅益強笑容滿面地說。
當老師的羅益強經常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我希望他們能跟我當學生時一樣,勇於表達自己,」他說,台灣的教育太重視「背後的那根鞭子」,造成學生的被動。羅益強說,如果一切努力只為了身後的鞭子,那麼最後,在台灣人身後拿著鞭子的就是外國人。
一句話改變一生 在瀛海中學教了一年後,羅益強轉任高雄煉油廠的子弟學校。薪資漸增,生活也愈趨安穩,他當時打算就這麼跟妻子在高雄安定下來。
喜歡教職的羅益強並沒有一直當老師。一位老同學來訪時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生涯規劃。
這位同學對他說:「你不能這樣安定下來,你要去新竹看看。」由於同學的勸說,羅益強在薪水減半的情況下,到交通大學擔任助教。
許多在交大進行的高科技實驗,帶給羅益強不少新刺激。他加入交大半導體實驗室,這個經驗對他後來應徵飛利浦的工作很有助益。
離開校園後,羅益強開始翻報紙找工作,注意到一家名字「很本土」的公司建元電子正在徵半導體人才。
羅益強興致沖沖前往應徵,才赫然發現這竟是外商飛利浦半導體工廠在台註冊的名字。他當時的英文不甚流利,面試時還有翻譯在場,但最後仍被錄用。
以台灣為起點,羅益強的飛利浦之路走得很長遠,最後到了遙遠的荷蘭。
1969年,羅益強從台灣飛利浦建元電子的IC工程師做起,2年內被調為廠經理,1978年成為台灣區總經理。最後5年,羅益強離開台灣,到荷蘭飛利浦總部工作,成為以亞裔身分進入荷蘭總公司董事會的第一人(他至今仍是該董事會成員中曾出現的唯一一位亞裔人士),並擔任飛利浦全球副總裁。
回想在荷蘭總部的日子,羅益強有一番甘苦談。「頭兩年不太適應,」羅益強坦承,因為外國下屬很會表達自己的意見,要帶領他們並不容易,「你一定要有足夠的理由說服他。」幸好,從以前就勇於表達看法的羅益強克服了這項困難,也認為外國人「以理至上」的態度很值得學習。
退休後的羅益強,未來有什麼計劃?「這一年,我要做貢獻經驗的義工,」羅益強說:「不過,從明年起,我要做貢獻體力的義工(義務勞動與慈善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