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由災難揭開序幕,二月一日美國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在著陸前 15 分鐘空中解體,損失了七位優秀太空人也加重了人們對太空探測安全的疑慮。經過調查發現,發射時脫落並集中太空梭左翼的發泡隔熱材料逝是肇事禍首。這場十七年前挑戰者號意外的重演,也讓 NASA 內部文化飽受責難徹底改造。未來太空梭機翼將全面加裝偵測器,避免同樣的悲劇再度發生。
雖然 2003 年的序幕由壞運拉開,但不到兩週後,另一架太空船卻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宇宙學家從 2001 年發射的威爾金斯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資料中拼湊出平坦宇宙的精緻圖像,將人類視野擴展至大霹靂後四十萬年的太古混沌,偵測出當時宇宙各處即已存在數百萬分之一度的溫度差異。
當時的宇宙由輻射與原子混合充斥,密度較高的地方溫度也較高,這些區域後來演化為星系團,較冷的地方則為空域,WMAP 空前精確的資料讓科學家推算出宇宙年齡約為 137 億年,為零曲率的平坦宇宙,宇宙中只有 4% 為普通物質,23% 為黑暗物質,黑暗能量所佔比率高達 73%。
從史隆數位巡天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 計畫龐大觀測資料所繪製的 1/4 天空與 WMAP 的結論完全吻合,並為 1998 年第一次才首次被間接推測出的黑暗能量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證據。三月二十九日,天文學家偵測到史上最亮、距離最近的一次 γ 射線爆發 (GRBs)。自 1960 年代後期第一次發現至今,這種高能爆發事件已經迷惑天文學家三十餘年,三月觀測到的光譜資料才終於揭露了其超新星的真實身份。如果這類爆發發生在地球附近,將會造成大滅絕。
七月,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最古老的行星,但其致命的環境根本不容生命生存,這項發現使天文學家更篤定認為行星普存於宇宙中。這顆行星位在一個已有 130 億年歷史的星團中,環繞著雙星運行,其中一顆是高速旋轉的脈衝星(波霎)。如果這顆行星和它所處的星團一樣老,那麼它應該是在大霹靂後不久便形成的,但當時恆星卻應還未造出足夠的重元素。
今年我們也看到了太空望遠鏡的汰換。NASA「大天文台」計畫中的最後一架,紅外光太空望遠鏡在八月發射,十二月定名為「史匹哲太空望遠鏡」。但另一架飽受輻射摧殘的伽利略號太空船則在探測木星長達八年後終於功成身退,九月間選擇木星作為其最後的安息地,也避開了撞擊可能具有原始生命的木衛所帶來的污染。
一個運動迷可能有興趣想知道的天文訊息。今年十月天文學家根據 WMAP 的資料推測宇宙不只無限,而且形狀還像一顆足球,不過事實究竟如何,仍有爭議。
十月神舟號太空船成功返航將中國推上載人太空飛行的季軍寶座,太空人楊利偉也成為中國的英雄人物,面對一個崛起的新強權,世界各國可說是憂喜參半。
歲末之際,全球焦點轉向火星,三艘載著登陸艇的太空船陸續抵達火星,十二月十日,自 1998 年發射以來極命運多舛的日本希望號壯志未酬身先死,接下來的歐洲太空局 (ESA) 火星快車號在十二月十九日成功釋出登陸艇小獵犬二號,聖誕節登陸火星卻至今音訊杳然。NASA 的火星探測車 (Mars Exploration Rovers) 精神號與機會號是否能打破這一連串的火星咒詛呢?答案在 2004 年一早便會揭曉。當然,這些火星探測活動都要歸功於發生在八月間,將近六萬年來最接近的火星大衝。
參考資料來源:2003- The year in space and astronomy
[
http://www.hkastroforu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