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050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waterr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婴儿] 婴幼儿喂药指南》小儿喂药大挑战
 日前,台北市发生一起两岁幼儿疑似因母亲强灌中药呛死的不幸案例。学龄前的儿童免疫力低,「吃药」几乎是成长过程的一部份,而「喂药」亦是照护幼儿者同感头痛的问题。

 从医护专业来看,「小儿喂药」的确不容易,但有一些操作秘诀可供参考。

 婴儿服药 最好在餐前

 无论什么年龄的病儿喂药时都不可平躺,未满周岁以前的婴儿应抱在怀里采半坐姿,且仰角高于45度。服药时间最好是在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药前不要喂奶和喂水,婴儿略有饥饿感比较会主动将药吞下去。

 善用器具 喂药不再伤脑筋

 此外,可作为婴儿喂药的器具很多,包括以下几种:

 1.奶嘴头:奶瓶上面的奶嘴头旋下来让婴儿含着,等病儿出现吸吮动作就将药水倒进去,让小宝宝像喝奶一样把药吸进去。

 2.空针:将未使用过的空针筒拔除针头后,抽取要服用的药剂,然后以拇指、食指轻压小宝宝脸颊两侧,使其嘴巴自然嘟开,方便喂药进去。针筒应沿着婴儿嘴角伸进口腔侧边,将药物间间断断注入,让病儿有时间顺利吞咽,且要有吞咽动作后,才可继续喂食,切莫将全部药剂一次仰头灌入。如此可避免药液与舌面味蕾直接接触,导致幼儿吐药。

 3.喂杯或汤匙:可以采用小朋友自己喜欢的汤匙,或是用小药杯喂食。喂食时,以汤匙和喂杯抵住病儿舌头,直到药剂徐徐吞下,手才松开。

 喂药时最好有人从旁协助固定小儿头部,喂完药后需检查小孩口中是否还有剩药,并喝20到30西西的水将口腔和食道内的残药送进胃部。最后再抱起小孩轻拍背部,让药液顺畅流入胃部。

 改善药的口感 好入口

 孩子害怕吃药的情形,可以从两个方向来改善。一是改善药的味道,另一是善用诱导技巧。首先,药液温度低可降低味觉的敏感度以及药的苦味。例如:怕苦的孩子可将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另外,西药也可加少许糖使其较为可口,以鼓励孩子一点点吃进去。

 服药最困难的阶段是从零岁到六岁,尤其是两、三岁的幼儿最容易出现反抗行为,这个阶段的病儿喂药技巧首在「安抚」与「诱导」。

 幼儿喂药 须循循善诱

 喂食者一定要保持沉稳镇静,切莫因小孩哭闹而慌张动怒,尤应避免在小孩大哭时强灌,更不可以捏住幼儿鼻子迫使张嘴吞药,这样最容易呛到,甚至引发窒息危险;也不宜将药剂直接倒入咽喉,以免将药物吸入气管造成呛咳,严重者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一旦病童出现呛咳,要立即停服,并轻拍其背部舒缓症状。

 幼儿喂药的障碍其实还是在心理层面,因此诱导技巧最为重要;可以尝试:编故事、送小贴纸小礼物等鼓励方法。

 只要是略可用语言沟通的幼儿,喂食者都应耐心解释吃药的理由,并可将孩子喜欢的玩偶,或平时熟悉的故事主角编进「吃药」故事中,例如:熊熊生病了,来吃一口药,弟弟也吃一口。喂完药后让小孩看看空杯,并给予口头鼓励。

 药吐出来该怎么办?

 如小孩吃药后吐出来,需评估吐出的量有多少,才决定如何补救。如果吐出来的量不多,或是服用30分钟后才吐出,就不必补吃,也不必提早下一次吃药的时间。如果确定全部都吐出来,则应再隔10到15分钟后才补吃,以免孩子抗拒。

 但如大部分都吐出来,且无法判断吃进去多少,则应观察半小时,若还持续发烧不退才考虑补吃。若吃药后出现不正常呕吐,且有抽搐情形应紧急送医。

 如果小孩罹患的是肠胃型疾病,一吃就吐,有时禁食即可痊愈,如严重至肠胃已无法吸收任何东西(包括药物),则应考虑以打针和打点滴治疗。



剑上干戈止 凌步虚静生
仙道为一抛 世风蜀道行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05 12:0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50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