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7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cesh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7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莽張飛的智謀與胸襟 義釋嚴顏 賞析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素來以「莽」著稱。作者在突出張飛這一性格基調的同時,也注意表現其性格的其他側面,如粗中有細、聞過知改、敬賢愛才等。「義釋嚴顏」(第63回)就是這方面的一個成功的範例。

  歷史上確有張飛義釋嚴顏之事。《三國志.蜀書.張飛傳》曾有記載。這段記載,表現了嚴顏的剛強耿直和張飛的顧惜英雄,但對張飛是怎樣捉住嚴顏的卻沒有交代,對張飛義釋嚴顏的心理變化也寫得十分簡略。羅貫中在這一史實的基礎上,合理地運用想像和虛構,創造出一個生動感人的情節。

  小說第63回,寫龐統進攻雒城時中箭身亡,諸葛亮在荊州接到劉備的告急文書後,立即命關羽留鎮荊州,親自統兵入蜀增援,並命張飛分兵從旱路殺往雒城。臨行前,諸葛亮諄諄叮囑張飛:「益州豪傑甚多,不可輕敵。於路戒約三軍,勿得擄掠百姓,以失民心。所到之處 ,並宜存卹,勿得恣逞鞭撻士卒。」這三點--尊重益州豪傑,愛護百姓,存卹士卒--是張飛此行的行動綱領,為他義釋嚴顏奠定了思想基礎。

  張飛出兵後,「所到之處,但降者秋毫無犯」,因而進展順利,不久就來到巴郡。巴郡太守嚴顏,「乃蜀中名將,年紀雖高,精力未衰,善開硬弓,使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據住城郭,不豎降旗。」於是,張飛和嚴顏的矛盾鬥爭開始了。

  在這裏,作者描寫了嚴顏連續三次激怒張飛的行動。第一次,張飛命人前去招降,嚴顏斷然拒絕投降,並把張飛派去的軍士割下耳鼻放回,氣得「張飛大怒,咬牙睜目」。第二次, 張飛親自領兵到城下搦戰,「城上眾軍百般痛罵」,卻並不出戰﹔張飛要想衝過護城河,「又被亂箭射回」,相持到晚,全無結果,張飛只好「忍一肚氣還寨」。第三次,張飛又到城下搦戰,竟被嚴顏一箭射中頭盔,氣得張飛暴跳如雷,指著嚴顏大叫:「若拿住你這老匹夫, 我親自食你肉!」這幾番激怒張飛的行動,雖皆寥寥數語,卻表現了嚴顏剛強的性格、老辣的部署和高強的武藝。這樣的忠直勇猛之士,正是圖謀建立王霸之業的人所渴求的。儘管每被嚴顏氣一次,張飛的憤怒都要增加一分,但嚴顏在他心目中的份量也同時增加了一分,這就為張飛義釋嚴顏暗暗埋下了伏筆。

  面對嚴顏這個強勁的對手,莽張飛不得不動動腦子了。作品緊接著寫了張飛的三次用計。 首先,他「教馬軍下馬,步軍皆坐」,企圖造成鬆懈無備的假象,引誘嚴顏出戰﹔嚴顏抱定深溝高壘,以逸待勞的主意,就是不肯應戰。接著,張飛又改變辦法,「只教三、五十個軍士,直去城下叫罵」,想把嚴顏激出來﹔嚴顏胸有成竹,還是不加理睬。這兩次用的計策實在太簡單,豈能瞞過老有經驗的嚴顏?

  要在以往,經過三次被激怒,兩次用計不成,性如烈火的張飛早就會不耐煩了,他或者會終日縱酒以澆愁,或者會鞭撻士卒以洩憤。嚴顏就是想等他這樣,以便乘虛攻之。然而,這一回張飛記住了諸葛亮「存卹士卒」的叮囑,不是拿部下出氣,而是沈住氣,進一步思謀用計。經過一番考慮,他「傳令教軍士四散砍打柴草,尋覓路徑,不來搦戰」。嚴顏接連幾天不見張飛動靜,反而感到心中疑惑,便派出十幾個軍士,扮作張飛砍柴的兵卒,出城進行反偵察。他們打聽到張飛的部下已經找到一條小路,可以偷過巴郡,張飛決定連夜行動,並且親自在前面開路,便連忙稟報嚴顏。嚴顏大喜,嘲笑張飛是「無謀匹夫」,決定當晚出城劫奪張飛的糧草輜重。

  這天夜裏,嚴顏率領全軍出城,埋伏在樹林之中。「約三更後,遙望見張飛親自在前,橫矛縱馬,悄悄引軍前進」。前軍過了三四里 ,便是糧草輜重迤邐而來。這一切,似乎都在嚴顏預料之中,他立即下令出擊。萬萬沒想到,正當嚴顏軍在搶奪車仗之時,「背後一聲鑼響 ,一彪軍掩到」,「為首一員大將,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使丈八矛,騎深烏馬,乃是張飛。」這一意外的變化來得是那麼突然,猶如雷霆轟擊,久經戰陣的嚴顏也不覺手足無措,只好勉強迎戰,鬥不到十合便被張飛生擒,其部下也「大半棄甲倒戈而降」。張飛乘機揮兵奪取了巴郡城。這一情節,寫得撲朔迷離,騰挪跌宕。張飛探路偷越、以假亂真,可謂計中有計,「無謀匹夫」偏偏想出了令人叫絕的妙策﹔嚴顏老謀深算,穩扎穩打,自以為萬無一失,卻偏偏上了大當,兵敗被擒。一個本來不算複雜的事件,被作者寫得如此一波三折,峰迴路轉,實在令人贊嘆。

  在急驟的情節變化中,作者忙而不亂,又特意補上一句:「張飛叫休殺百姓,出榜安民。」用計成功,並不忘乎所以,而是依然記住諸葛亮的叮囑,莽張飛真是今非昔比,令人不能不刮目相看了。

  嚴顏被擒,張飛將如何處置?這是讀者關心的問題,也是全篇的中心環節。當嚴顏被刀斧手押到張飛面前的時候,昂首而立,不肯下跪。見此情形,張飛不禁怒目咬牙,大聲呵斥:「大將到此,何為不降,而敢拒敵?」面對有猛虎之威的張飛,嚴顏毫不畏懼,也厲聲叫道:「汝等無義,侵我州郡!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如此強硬的態度,使張飛更加怒發衝冠,喝令將嚴顏推出斬首。在死神降臨之際,嚴顏仍然面不改色,高聲叫道:「賊匹夫!砍頭便砍,何怒也?」這叫聲,充滿了對死亡的蔑視,對戰勝者的不服。嚴顏的錚錚鐵骨、凜凜正氣大大地震動了張飛,喚起了他對嚴顏的敬意--這是「好漢識好漢,英雄惜英雄」的感情。頓時,情節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只見張飛「回嗔作喜,下階喝退左右,親解其縛,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頭便拜曰:『適來言語冒瀆,幸勿見責。吾素知老將軍乃豪傑之士也。』」威震天下的張飛如此折節下士,敬重英雄,這使嚴顏深受感動。「士為知己者死 。」對方以義相釋,自己豈能不以義相報?於是,他胸中的敵意頃刻全消,心甘情願地表示願降。寫到這裏,全篇的情節達到了高潮,作者也情不自禁地賦詩讚美這兩位三國時代的「 忠義」英雄。

  張飛義釋嚴顏,產生了極好的效果,它使蜀中軍民看到了劉備集團的胸襟氣度,極大地爭取了人心。當張飛虛心請教入蜀之計時,嚴顏慨然表示:「從此取雒城,凡守禦關隘,都是老夫所管,官軍皆出於掌握之中。今感將軍之恩,無可以報,老夫當為前部,所到之處,盡皆喚出拜降。」由於嚴顏的盡心幫助,張飛軍進展極為順利,沿途「望風歸順,並不曾廝殺一場」,比諸葛亮親率的大軍更快地趕到了雒城。

  在「義釋嚴顏」這一篇章裏,嚴顏那剛毅倔強、老當益壯的形象表現得相當鮮明。不過,作者著重刻畫的還是張飛的形象。在這裏,不僅張飛勇猛善戰的雄風絲毫未減,更重要的是 ,他的智謀和胸襟也煥發出光彩。毛宗崗在第63回回評中說:「益德生平有快事數端:前乎此者,鞭督郵矣,罵呂布矣,喝長阪矣,奪阿斗矣。然前數事之勇,不若擒嚴顏之智也﹔擒嚴顏之智,又不若釋嚴顏之尤智也。」可以說,這一篇章為塑造一個性格豐滿的張飛形象,添上了十分重要的一筆。

(本文選自《三國漫談》一書)



四個臭皮匠,還是臭皮匠,照樣贏不了諸葛亮
(我爸告訴我的,意思是事情還是要交給懂的人做)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05 00:1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64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