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8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beyond1024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決斷或斷絕?領導者孤獨的時刻
「領導者面臨決斷的時刻,通常是孤獨的。」──企管名家彼得.杜拉克。

  有疑惑才需要決斷。當情勢明朗,一片大好時,順勢而為,不需費神決斷。而在不確定、不安全時,智囊團再多的分析報告,再多的建議進言,都無法取代領導者的一句話。這時的領導者必須選擇,必須取捨,必須決定,只有他可以做決策,他是孤獨的。

  高處不勝寒。

  沒有資訊情報,妄下決定,宛如高空走索,四肢顫抖,一不小心便高高跌落;太多資訊情報,無從決定,又像十字路口,方向太多,一再猶豫卻寸步難走。決策者必須蒐集各方資訊,做出明確的決定。

  正因決斷不易,成功的領導者,無不練就一身決斷的能力。決斷力不足,條件再好,全屬枉然。官渡大戰之前的袁紹,身為中國霸主,討伐曹操,如石擊卵。然而,曹操並不那麼悲觀,他的謀士郭嘉等人也不那麼悲觀。他們發現袁紹有很多罩門,其中一項就是決斷力不夠。

  就在建安四年,袁紹擊敗公孫瓚,兼併四州土地,聲勢駭人,即將征伐曹操。曹營將領一個比一個沒信心,唯有曹操鎮定而自信。他指出袁紹的弱點,頭兩項就是「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曹操認為袁紹志向大但才智小,外表威嚴但內心怯懦。才智不足,表示缺乏決斷所需的研判能力;內心怯懦,表示缺乏決斷的魄力。

  這樣的對手,見風不知轉舵,見縫不會插針,實力再強也不足懼。

  因此,當袁紹大軍壓境,曹操不但不全力備戰,反而節外生枝,向東攻打劉備。

  有沒有搞錯啊?曹營將領不解玄機,紛紛提醒曹操:「與您爭奪天下的是袁紹,如今袁紹正要攻來,而您放過他,去征討劉備,萬一袁紹乘機襲擊我們後方,怎麼得了?」

  「劉備是人中豪傑,現在不攻,會成為後患。」曹操分析說:「至於袁紹,雖有大志,但反應遲鈍,不會有所動作。」

  在曹操眼裡,袁紹觀察力弱,決斷力差,做事慢半拍。把握機會,乘勢來襲的機率不大,大可放手一搏,征討劉備。也就是說,儘管袁紹處於優勢,但此人早被目光如炬的曹操識破手腳,秤出斤兩。

  更早之前,郭嘉便曾分析袁紹有十個敗因,曹操有十種勝算。──「紹(袁紹)多謀少決,公(曹操)得策輒行,此謀勝也。」

  曹操和郭嘉並沒有冤枉袁紹。當謀士田豐建議袁紹,乘曹操和劉備廝殺得難分難解時,襲取曹操的根據地許都,袁紹卻因為愛子生病而作罷。田豐舉杖擊地,懊惱不已。

  直到曹操擊潰劉備,袁紹才大夢初醒,決定進攻許都。田豐極力勸阻,因為太遲了。他認為曹操擊敗劉備,許都不再空虛,況且曹操善戰,不如以持久戰、游擊戰和消耗戰對付曹操。袁紹不聽,進攻曹操。

  接下來就是歷史著名的官渡之戰。袁紹擇惡固執,做出一連串錯誤的決策,足智多謀的沮授所提的錦囊妙計,一概被袁紹打回票。《三國志.袁紹傳》未明白寫出他的猶豫,只以「紹不聽」「紹不從」「紹復不從」等幾語帶過。倒是《三國演義》,寫袁紹聽取幕僚群要不要攻打曹操、要不要殺掉劉備的建議時,反反覆覆、多謀少決,生動而具體的把袁紹的寡斷形象刻畫出來。

  贏家必然是擇善而決斷的。曹操如此,司馬懿也是。

  諸葛亮策反孟達,事洩,遭舉發。司馬懿當機立斷,急速行軍,日夜兼程,八天的工夫便兵抵孟達據守的新城,把孟達嚇壞了。孟達怎麼算,司馬懿這麼短的時間內也來不了。依照孟達的計算公式,司馬懿所在的宛城,離朝廷的洛陽八百里,距新城一千二百里。司馬懿秉報朝廷,獲准後出兵,使者報訊,公文旅行,來來去去至少一個多月,到時已做好防務,萬無一失。孟達恐怕到死都不了解,古代兵家深知果斷應變、先機破敵的重要,早留下「兵貴神速」「將在外,君命有不受」的用兵法則。

  再精明的參謀,也不能彌補將帥決斷力的不足。──《戰爭論》作者克勞塞維茲如是說。袁紹的謀士沮授、田豐、許攸擁有一流的頭腦,卻碰上二流的主子,凡事做不了決定,任良機逝去,嗚呼哀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26 17:5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21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