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小站 專業名詞解釋
紅皮書 (CD-DA)
1982年,Philips 與 Sony 一起為數位音樂的光碟 CD-DA (Digital Audio) 發表了一份封面是紅色規格的文件,一般稱其為紅皮書。詳細記載了此一革命性音樂產品的規格,其中包括錄製與讀取此種數位訊號光碟片的規格與方法。
黃皮書 (CD-ROM & CD-ROM/XA)
1985年,Philips 又發表了以黃色封面的 CD-ROM (Read Only Memory) 規格書,稱為黃皮書。其中主要訂出如何將電腦常用的文字、數字、圖形,甚至於程式等等之類的資料記錄到光碟片中的一種規範。
綠皮書 (CD-I)
Philips 於1987年再次發表了一個新的規格產品叫做 CD-I (Interactive 互動式),亦因其文件的封面為綠色,故稱為綠皮書。其中定義 Audio CD 音樂軌及 CD-ROM 的資料軌外,亦包含了 CD-I 撥放系統的軟硬體架構。
橘皮書 (CD-R)
1988年,日本太陽誘電 (Taiyo Yuden) 石黑龍等人發表了一種利用有機染料可寫一次CD規格的光碟,稱為 CD-R (Recordable)。1990年由 Philips 及 Sony 以橘色封面發表了第一份 CD-R 規格文件 (橘皮書,Orange Book),其中定意了錄製光碟所需的規格與技術,可分為三部份,CD-MO、CD-R、CD-RW。
白皮書 (Video CD)
白皮書可說是專門針對影音光碟所量身訂做的規格書。最早由 Philips 和 JVC 兩家公司共同創立白皮書1.1版。1993年由 Philips、JVC、Sony 和 Panasonic 共同創立白皮書2.0版,較1.1版增加了靜態圖片及互動性。
藍皮書 (CD Extra)
由 Philips、Sony 、Microsoft 和 Apple 共同創立,它在光碟上定義了兩個Session;第一個 Session 是專門放音樂資料,其格式和 CD-DA 相同,第二個 Session 是專門用來放電腦資料。
Ⅰ.Session
中文稱為「區段」,光碟上的燒錄單位,每燒錄一次的動作就叫做一個Session,如只做一次燒錄叫做Single Session,做多次燒錄則叫做Multi Session。每一個Session都包含完整的Lead-in 、Lead-out。
Ⅱ.Track
中文叫做「軌」是光碟上一種資料記錄的單位,像音樂光碟上每一首歌均為一軌。
Ⅲ.Lead-in
位於每一個Session的開頭部份,記錄著有關於該Session之規格及其Session內每一軌的起始位置、長度等重要資料。
Ⅳ.Lead-out
相對於Lead-in,位於每一個Session的結束部份,可供判別該Session的長度。
Ⅴ.Wave
聲音檔的一種,儲存數位化後的聲音類比訊號,包含音樂CD的格式。
Ⅵ.TAO(Track-at-Once)
燒寫光碟時先寫入資料,最後才寫Lead-in、Lead-out,因此允許多次寫入,但軌與軌之間會有間隙產生,若以此法複製光碟片,子片總長度會比母片長。
Ⅶ.DAO(Disc-at-Once)
寫入模式的一種。燒寫光碟時,從Lead-in開始寫起,一次從頭到尾把資料寫完,並且自動Close Disc。用此方式寫入,軌與軌之間將不會有LINK Block(Gap)產生,所以若以此法複製碟片,子片總長度會和原來的母片相同。
Ⅷ.Packet Writing
寫入方式的一種,允許每次以Packet(64kb)為單位寫入資料,以此方式寫入時會在軌和軌之間產7個Blocks的Gap,多用在UDF的檔案系統格式上。
Ⅸ.SAO(Session-at-Once)
寫入方式的一種,碟片上有兩個以上的Session,每個Session都是用DAO的方式寫入。
Ⅹ.ISO 9660
黃皮書內只定義了在光碟片上兩種基本磁區形態的資料存放方式,而沒有定義出磁區的邏輯格式和電腦檔案的存放方式。故在早期各廠家CD-ROM的研發人員制定了屬於它們自己的專用格式,彼此間並不相容,直到ISO 9660的檔案格式制定出來後,其不相容之不便才被解決。ISO 9660標準中有三層通透性(Interchange),只有第一層最為嚴謹且支援大多數的作業系統(如DOS、Mac、Unix)等,第一層要求每一個檔案的資料必須以連續不中斷的方式存放於CD上,每一個檔案內容不可分開存放或與其他的檔案交錯,檔名也必須符合英文大寫字母A到Z,數字0至9和底線 _ 所組成的字集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或由臉書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