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語 (明末 呂新吾 )
▲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寧耐是思事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
置富貴、貧賤、死生、常變於度外,是養心第一。
▲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大事難事看擔當:負責的態度
逆境順境看襟度:開闊的心胸
臨喜臨怒看涵養:人格的修養
群行群止看識見:卓越的判斷
呻吟語(明末 呂新吾 )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原作:隹後渠,名銑。王陽明同時人)
王守仁(明 字伯安 世稱陽明先生) 山中示諸生
桃源在何許?西峰最深處。不用問漁人,沿溪踏花去。
王守仁 過金山寺(醉綺妙高臺上月?)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陽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蕭吹徹洞龍眠。
王守仁 過金山寺賦蔽月山房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王守仁
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圓瑛法師?
行年七十老頭陀,滿眼風光會也麼?萬法皆空忘物我,寸絲不掛泯機梭。
穿衣吃飯西來意,瞬目揚眉一笑過。任運隨緣消歲月,了然無佛亦無魔。
潛行密用沒蹤跡,如愚如魯守本分。佛法原來無多子,喫茶吃飯又著衣。
王守仁 題四老圍棋圖
世外煙霞亦許時,至今風致後人思。卻懷劉項當年事,不及山中一着棋。
王守仁 灌山小隱
一自移家入紫煙,深林住久遂忘年。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
--------------------------------------------------------------------------------
王守仁 題武夷山野廟壁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 引述《"曼達拉" <
mandala28@mail2000.com.tw>》之郵件內容: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
▲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儘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纔是腳跟。
▲人當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倖。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C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人生在世。多行救濟事。則彼之感我中懷。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受得小氣。則不至於受大氣。喫得小虧。則不至於喫大虧。
▲凡事最不可想佔便宜。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爭也。我一人據之。則怨萃於我矣。我失便宜。則眾怨消矣。故終身失便宜。乃終身得便宜。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凡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蓋人喜則言易入。怒則言難入也。
▲善化人心者。心誠色溫氣和詞婉。容其所不及。而諒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體其所不欲。隨事講說。隨事時開導。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箇矜字。彌天罪惡。當不得一個悔字。
▲事? 礂硊N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殃咎之來。未有不始於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寡欲故靜。有主則虛。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怒宜實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些不足處方好。纔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來。歷試歷驗。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惠不在大。在乎當卮。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