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成人] 健康雙峰 乳房脂肪壞死 易與乳癌混淆
張金堅問:我今年36歲,是一名國中老師,我在34歲時才結婚,35歲時生下小兒,親自餵母乳。這小寶貝非常好動,除了強力吮吸乳汁外,有時還會動手抓緊我的乳房,造成我乳房輕微疼痛,但並無任何異樣或皮膚瘀青現象,所以並不在意。
今年初,我忽然覺得在右乳下方有一不明腫塊,心裡非常擔心,就近到一家婦產科診所求診,再轉診至附近一家醫學中心,由乳房外科專科醫師進行進一步檢查,做了超音波檢查,醫師認為無法與乳癌作鑑別診斷,只好進行切片手術,證實為脂肪壞死。請問,脂肪壞死是否為良性病變?後續如何處理?
答:乳房的脂肪壞死確實較少聽到這個診斷,事實上,在中年婦女並不少見,這是乳房組織中的脂肪,因受外力或其他因素,乳房曾受壓迫,造成脂肪組織的壞死,若體積小,可自行吸收而消失;如體積大,則形成不規則的堅硬團塊,有時很難與乳癌區分。
早在西元1920, Dr. Adair曾有二位病例,誤以為是乳癌而將整個乳房切除,而後病理組織檢查卻證實為良性的脂肪壞死,西元1929年,Dr.Hadfield也在45例的脂肪壞死中,有12例以為乳癌而整個乳房慘遭切除,可見其與乳癌在臨床上難以鑑別診斷。
在各家的統計指出,在所有脂肪壞死的病例,大約有30至40%過去有乳房受傷的經驗。但一般學者認為,其比率可能還更高,只是部分婦女即使有過乳房受傷的經歷,但由於不嚴重而遺忘了。
此外,乳房經切片檢查,進行部分切除、乳房感染或接受矽膠注射,也可能引起脂肪壞死。另外,乳房接受保留手術後進行放射治療,或乳房全切除後接受肌肉皮瓣重建手術,由於循環不良,也會引起脂肪壞死。
臨床上,如體積太大,往往形成無痛的腫塊,境界不明,甚或導致腫塊上邊的皮膚變成凹陷,與乳癌的特徵容易混淆;在乳房X光攝影,有時可見鈣化點或是脂肪性囊腫內含鈣化點,它可在乳房任何部位發生,但常在乳暈的附近,如有這種狀況發生,一定要請專科醫師進行切片檢查,如證實為良性脂肪壞死,則不用再擔心,也毋需進行後續處理,只要定期接受檢查與追蹤即可。
【中時電子報 】 (台大醫學院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答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