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560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性觉必明 妄为明觉

图 1.

图 2.

图 3.



觉即性觉本觉,明即妙明明妙。
为复下双举真妄,以审看满慈还是识真耶?还是认妄耶?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锳大师-
问云:汝为复以性本自明,称名为觉,即本具灵明,
不必加明耶?为是觉本不明,必须加明于觉,
方称有明之觉耶?此中本具灵明,乃为真觉真明;
必须加明,即是妄觉妄明。双举审问,以验取舍,
全似征问阿难,心在何处?以何为心?
皆欲逼出生平所误认者,而斥破之也。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此满慈竟取于妄,
答言:若此觉体不更加明,名为觉者,
则单名为觉,实无所明矣!观此词中,反排真觉,
细察意中,深取妄觉,则属闻名昧义。首句不明二字,
与上段不明不同,上是假说觉本不明,
此乃承言不更加明,字同义异也。 
《正脉》云:此答全似,
阿难与佛诤言: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
同诸土木。皆被佛征出,素所迷执,而不觉其非者也。
但阿难所执,六识妄心,满慈所执,
根本无明,粗、细、浅、深、迥然有别。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
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首二句牒定满慈之言,下则施破。
佛言如汝所说:若无所加明于觉,则无有明,
单有觉者,在汝之意,必定有所加明于觉,
方可双称明觉也。汝竟不知,一有加明,则觉明二义,
皆双失矣!何以故?体外加明,则非本有之明,
时生时灭。 有所非觉,无所非明二句,即说一有加明,
则觉明二义双失之故,若起心有所加明时,
则非本明之真觉,若失忆无所加明时,
则此觉又非有明矣。以满慈未悟真觉,本具妙明,
故必欲加明于觉,不知一经加明,则时有时无,
不得常住矣!
无明又非觉湛明性者:以满慈必欲加明于觉,
以致觉明二义双失,全堕无明。
无明又非真觉即性本二觉湛然,妙明之性;
妙明则常寂常照,岂时有时无耶?
此中有所非觉,无所非明,其意稍难领会,
今以喻明之:真觉本具妙明,如摩尼宝珠,
本具光明照用,珠光不相舍离,则珠即光,
不必更加明而明之;妄觉性本不明,如电灯泡,
状若摩尼,必加电气以明之。有所非觉句,有所加明,
则非真觉,如电灯泡,必加开关一开则明,明虽已明。
非真摩尼珠;无所非明句,无所加明时,则非有明,
如电灯泡,开关不开时,则无有明。
此二句即觉明二义双失,咎在加明也。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此结成妄本。必明即是无明,无明乃为结妄根本。
此必明二字,诸家多作必具真明解。
今按上文,佛举真妄二觉,双审满慈,
满慈以必须加明于觉,方可称为明觉,
佛即直斥,加明之非。此二句则结归。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者:性觉则性本二觉,
本具妙明明妙,并不假明而明之。
汝意必定要加明于觉,方称明觉;此必定加明之一念,
即是妄为,乃不当为而为也。遂将妙明转为无明,
真觉变成妄觉矣!此必明必字,即下文知见立知立字,
自心本具真知真见,无庸更立知见,
故佛告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此必明亦即无明本也。 
《正脉疏》云:无明亲依真心本觉,
独居九相三细六粗之先,别名独头生相,根本不觉,
曰痴、曰迷。及无住本,皆目此也。
有二功能:一、能隐真觉之体,
二、能发万有之相,下文自见。
问:
「生相无明,等觉未了,今言加明于觉,意何浅近?」
答:「此惑在三细之前,本非菩萨所知,
惟佛现量亲见,如来有胜方便,能令初心,比量而知。
借言加明于觉,即是其相。舍此方便,则如哑人见贼,
叫唤不出矣!法王自在,岂如是耶?」
问:「借言非真,宁不误人?」
答:「岂止不误,仍有大益。如来亲见等觉菩萨,
诸念皆尽,惟余此念,佛法不得现前,此念若尽,
便入妙觉果海,故令顿根众生,但了法空心净,
一念不生,遥契如来涅槃妙心,自具照体,
不用重起照察,起照便同此中,加明于觉。
永嘉云:「倘顾还成能所。」顾字便是明字,
能所者,本惟一真本觉,妄成能明之明,所明之觉,
而能所俱非真矣!
佛祖一揆,若合符节,希顿入者,宜究心焉!」
寅四 正明生续 分二 卯初 初之忽生 
二 后之相续 卯初分二 辰初 无明不觉生三细 
二 境界为缘长六粗 今初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此明依真起妄。无明为妄本,
此乃生起三细前二细惑,下即细境。
首句论真,二句起妄,觉即性本二觉,是所依之真,
真觉非所明之境,以本具妙明,不落能所也。
特因必欲加明之故,遂转妙明而成能明之无明,
将真觉而立所明之妄觉。因明明字,即属无明;
立所所字,即属业相,不可作境界解。
境界在此四句之后。交师顺解三细,得佛意矣!
此如《起信论》云:一以依本觉,故有不觉,
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
此文较论文更有发明。论言心动,未明何故心动?
此则说出,因加明于本觉,而引此心动也...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欧洲 | Posted:2019-04-09 00:46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图 1.



意指起心分辨,别求真实,弥增颠倒。
出自唐‧黄檗希运禅师(?~850年)《宛陵录》:
「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何处觅佛。
不可更头上安头,嘴上加嘴,但莫生异见。」
参阅《龙藏‧1567‧138册;传心法要》。
亦作「头上着头」。唐末五代‧云门文偃禅师(864~949年):
「诸和尚子,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
棺木里瞠眼,炙疮瘢上着艾燋,这个一场狼藉,不是小事。」
参阅《龙藏‧1584‧139~140册;景德传灯录‧卷十九》。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19-04-09 00:47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元音老人讲述 这两句也很重要,
前面讲你认取的这个是无明,非觉湛明性,
因为性觉这个湛然之体非如木石,它是了了常知,
没有间断。它既无能知,亦无所知,觉就是明,明就是觉,所以说“性觉必明”。
性觉不要觉外生明,也不要明外生觉,它是一个东西,如果你把它当作两个东西,
那么就有能有所,因为有能所之故,就“妄为明觉”。
你认为有个能觉,认为自己有所觉悟,如此即生出能与所的对立,
我们说过相对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所以说般若无知。
般若的性体是无能知,无所知的,有能有所是妄觉,而非真正的性觉。
禅宗为什么要参话头呢?他给你一个无意义的话头,叫你参“念佛是谁”,
就是要把你的妄想全打光,使你的性觉从妄想中超脱出来。平时我们都是有所明,
你静下来好好看看自己的内心,都有东西在那里,整天想着张三怎样,李四如何,
所以宗下说“驴事未了,马事又来”,混乱得不得了,都是因为有所明,
所以才会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般若无知,既无能也无所,
当你参到能所双亡,根尘啪地脱开时,离能离所的绝对真心即会灼然而出。
佛知道你这个是无明妄动,因为你有能有所,所以都是妄想。讲到真正的妙觉明性,
实际上根本就无可言说,非但小乘的声闻、缘觉,和大乘的菩萨无法开口,
就连三世诸佛也无开口处。因为开口即非,开口就不是,开口就有能所。
所以宗下讲到末后一句,最后一着,都是无言而归方丈,因为实在没办法说了。
象傅大士讲《金刚经》,才上法座用戒尺在桌子上啪一下,随即下座,
宝志公于是说:“大士讲经竟”。傅大士为你们讲这个《金刚经》,他已经讲完了,
因为这个妙觉明体,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表述,“开口即非,拟议即乖”,
连圣贤亦无开口处。但是反过来说,我们要的是活法,不是死法,
我们既要认得离言绝思的性体,也要现种种形,现种种相,起无边妙用。
那么既然要起妙用,要现种种形、种种相,为什么还要我们脱开这个相呢?
因为脱开相之后,才能见到这个本性。所以必须先识得本性,识得这个本性之后,
回过来再起妙用,如此才能超脱分段和变易二生死。由证体再起用,
就知道所有一切世间之物,都是我这个真心,真心即是法界,法界即是真心,
所以“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一切山河大地,一切鸟语花香,
尽是法界宣流,所以统统归到这个法界里面。你如果只知空不知有,
只认性体不起妙用,说明你还有住着,还住在偏真的窠臼里。
所以大乘佛法是积极入世,不是消极遁世的,假如死守着空,
不敢到五浊恶世救度众生,那是小乘自了汉,因为他偏到空里,不是空有不二。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就明白性与相的关系,就象镜子与影子一样,镜子可以照物,
有镜子必然有影子,假如没有影子即不成为镜子。我们的真如佛性也是这样,
因为性空所以能现一切相,因为出生一切相所以性体必然是空的,
真如佛性不但空灵寂静,还能生出万千妙用,假如不能生出万法来起用,
则不能称为真如佛性。这一句中同时包括了体相用,如同《金刚经》所说:
“所谓佛法者,既非佛法,是名佛法”。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这个性觉不是死的,
是了了常知,是无所不明的,在这里明就是觉,
觉就是明。假如你把它分开来,有觉有明,
或者觉为明所明,或者明为觉所觉,那就分明着在相里了。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9-04-09 16:38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19-04-09 16:28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楞严经宗要──卷五
如来藏即是众生个个都具有的本觉理体,又称为佛性,
又即是不生不灭的真如心。
如,即是真心不变之体。来,指真心随缘之用。
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
十八界一一法无不含藏于此,故称如来藏。
如来藏有三:
一.空如来藏。无相,清净本然,是如来藏不变之体。
二.不空如来藏。指如来藏随缘现一切相。
随染缘有六凡法界,随净缘有四圣法界。
三.空不空如来藏。若言其有,却不立一尘,清净本然。
若言其无,却不舍一法。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指如来藏不变之体,一切,
指如来藏随缘之用。一即一切,如来藏不变随缘;
一切即一,如来藏随缘不变。
禅宗云:「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万法归一,是归于无明。无明从真而起,
幻现一切虚妄相。那一归何处呢?你们自己参一下。
如来藏有四德:常住、妙明、不动、周圆。
无去无来故曰常住。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
故曰妙明。本来是无生无灭,故云不动。
遍虚空,尽法界,谓之周圆。
当时在座的富楼那尊者,闻佛谓宇宙万法──
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及组成色法的地水火风,一一本如来藏,触动心疑:
一.如来藏是无为法,清净本然,应是无相,
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一切有为之相?
二.世界有成住坏空,空已复成,
成已又再住、坏、空。众生有生老病死,死后再生,
生然后又再老病死。世界及众生既是如来藏清净本然,
云何更有生灭之相?
三.刚才佛说地水火风皆如来藏,周遍法界。
如果地遍法界,不但防碍水的流通,而且障碍虚空,
因而失去虚空。又如果水火周遍法界,水火相克,
水与火云何可以同时周遍法界?
富楼那真是问得精彩。
第一条问题:
「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乃因富楼那执着于空如来藏不变之体,
未了不空如来藏有随缘之用。
如来藏清净本然即是一真法界不变的理体,
能起随缘的事相作用,称为不空如来藏。
如来藏随缘之用有两种:
一.随染缘起六凡正报及依报之用。
六凡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六凡乃正报,其所住的世界是依报。
二.随净缘起四圣之用。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
释迦佛如何回答富楼那呢?
佛言:「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MASTERHINLUN.COM.HK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19-04-23 01:2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37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