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5732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

图 1.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
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
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
〔无上菩提〕是觉悟的自性,
要直接了当地去认识自己的本心,
见到自己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
这段话原则上是没办法解释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佛经中讲自性的地方你看不懂不要紧张,
但是你要看懂佛告诉我们的理论跟方法,
明白理论跟方法,你才能解行并进,才能契入这个境界。
这个部分只能勉强说,就是相似,
但是不要抓着我的话不放。〔识自本心〕,
识就是认识;本心,可以从真心、妄心的角度来看。
没有学佛的人你跟他讲真心、妄心,他完全听不懂,
他说心就是心,分什么真、妄!事实上「性」是体,
「心」就是它的作用,真心、妄心都有作用,
分别在于:妄心是烦恼的心,真心是清净的心。
换句话说,妄心就是乱用,真心是善用。
我上课时常有人问我慧星什么时候撞地球?
外星人什么时候来地球?这就是自寻烦恼,
不该烦恼的时候乱烦恼,经常处在妄心的状态。
所以〔识自本心〕是说,如果你真的认识你的心,
当下你就知道什么叫真心;如果你不认识,就停留在妄心。
《金刚经》讲:「如来说诸心(这是大家所说的心),
皆为非心
(事实上并没有一颗心,只是缘起的作用而产生的),
是名为心(假名为心)。」
这段话就是形容真心和妄心的关系。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这两句话就叫真心,
以真实的现象来说,并没有一颗心,这就是真心的真相。
佛法讲「一切由心生」,当单独谈一个「心」,
就是包括「性」和「心」。分开谈,
就是谈体和用:「性」是体,「心」就是它的作用。
六祖说:「若言着心,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故无所着也。」
事实上没有一颗真实的心,那是作用。
什么叫作用呢?举例来说,假设这是个镜子,
你只要把一瓶花拿来它面前,它就呈现出一瓶花,
叫缘生;如果拿开就没有了,叫缘灭。
镜子里面本来无一物,照到外面的物相,
它就会呈现一个相,所以影像是有生有灭,
但是镜子本身是不生不灭。作用是缘起而产生的,
假如没有缘起就没有作用,所以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这个镜子就是本性,
就是你的自性。
但是我们错把镜中的影像当成镜子本身。
烦恼就像镜子当中的相,你一直被这些相所困扰,
因为一照到相,你就以为那是你的心,
这叫做不识本心。现在你不要把镜中的影像当镜子,
也不要把心中的投射当成你的心,
你要察觉到你的真心,还是要回归到性,
如果你真的见到性,你的心就叫真心,
真心是不生不灭的。至于相是短暂的、不实的,
心念也是短暂的、虚幻的,都是有生有灭的,
所以照见「五蕴皆空」
是观照到原来我身体的现象、外界的现象、
内在的心念都是生灭的、都是不实的、都是空性。
佛经里面常常用虚空代表自性,
虚空里面有太阳,日升日落,是生灭;也有云,
云变化不定,也是生灭;但虚空本身是不生不灭,
不论现象怎么变,甚至用墨水往它身上泼,
也没有办法污染它,我们的自性亦复如是。
你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凡夫,
你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
潜意识里根本没有办法活在「自性」中,
而是习惯性的活在「现象」上,
所以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由勤修戒定慧来息灭贪嗔痴。
【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
在一切时间中,都能念念自见自性,
了知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住,随处解脱,本无障碍。
如果能这样,无论处在哪个时空,
你每个念头都不会执着。
【一真一切真,】,〔一真〕是指悟到真空、见到绝对的真理了,
华严宗讲「一真法界」,天台宗讲「诸法实相」,
唯识宗讲「胜义谛」说的都是「真如自性」,
如果你已经悟到你的空性,你是什么境界,
你看这个世界一定是跟它一样的,就像戴墨镜时,
你看出去一切都是黑色的一样,
所以说〔一真一切真〕。
但是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所以叫真空;
如果什么都没有,就叫顽空,断灭空。
【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上一个「如」字是「如是的如」,
下一个「如」是「真如的如」,
〔如如〕是不动、寂静、平等不二的意思。
如果明白了一切现象的本质都是空相,
那么看一切境界自如真如,
看这个世界都是平等无二,
所以悟到空性的禅师会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因为空,所以平等;因为平等,所以不二。
它是绝对的真理,不是分别对待的。
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
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
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
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老和尚慈悲,为神秀开示「无上菩提之自性」后,
要他「思惟一两天、再作一偈看看」,
是要教他思惟自性、亲证自性,
而不是去思惟怎样作偈。
但神秀作礼退出之后神思不安,行坐不乐,
为作偈不成而烦恼。
我们看得出神秀他放不下,但放下谈何容易,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学放下。
很多人被我问过问题之后就不敢来听课了,
因为答不出来不好意思。
今天又不是来这里拼谁比较优秀,
来上课就是来学习放下,损之又损才是学佛的目的,
修行会的先做,简单的先修,不会的不要高谈阔论,
不要流于口头禅,不要口说般若,不识般若。
要怎么学放下呢?学放下之前要先学习谦卑,
能放下之后才谈得上见性。怎么样才能够谦卑?
首先是「请问」,再来「倾听」,接着是「去做」。
孔子的学问虽然很好,但是入大庙也是每事必问。
依我的观察很少人有「请问」的习惯,
聊天时各聊各的,遇到长辈也不见得会请问,
只会在旁边听,因为连怎么问都不知道,
这不是愚痴吗?或者你认为没有什么好问的,
因为你傲慢,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也不愿意问,
我们心中不是愚痴就是傲慢,
这让你不能够通达一切。我从以前就很喜欢问,
出家之前我会去逛街,各行各业都会进去看看,
因为我都不懂,卖茶叶的、送瓦斯的、卖棺材的…,
我都会进去问问,我的世间法就是这么问来的。
谦卑的人有一个特质,
就是把他自己的概念暂时放下,当你请问别人时,
同时要恭敬地「倾听」。但有的人只是随口问问,
当对方诚心地告诉你时,你却不愿意接受,
这是什么心态?你心中必有一物在障碍你,
这一物很大,大得像喜马拉雅山。
常常有人问我怎么修行,我说了两个小时,
他说:「师父,我业障深重,我做不到。」
我才业障深重呢!白说了两小时。
所以你要谦卑的「请问」、「倾听」,
接着是切实「去做」,不断的突破既有的概念,
不断的放下自己的主观和执着,
你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有可能见到自性。
作者 释达观 / 讲述  无念斋 / 整理
http://zensoul.org/index.php/%E9%81%94%E8%A7%80%E4%BD%9C%E5%93%81/%E8%AA%B2%E7%A8%8B%E8%AC%9B%E8%A8%98/%E5%85%AD%E7%A5%96%E...5%96%E5%A3%87%E7%B6%93%E8%AC%9B%E8%A8%98%EF%BC%888%EF%BC%89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8-23 18:35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图 1.



释达观:我上课时常有人问我慧星什么时候撞地球?
外星人什么时候来地球?这就是自寻烦恼,
不该烦恼的时候乱烦恼,经常处在妄心的状态。
所以〔识自本心〕是说,如果你真的认识你的心,
当下你就知道什么叫真心;如果你不认识,就停留在妄心。
《金刚经》讲:「如来说诸心(这是大家所说的心),皆为非心
(事实上并没有一颗心,只是缘起的作用而产生的),
是名为心(假名为心)。」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8-23 18:35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轮涅无别

刘立千

(一)妄在真中。说轮涅无别,或说轮涅一心,“轮”就是轮回,这里指妄心;
“涅”就是涅槃。指真心,轮涅真妄非有二心,譬如做梦,梦境好比妄心,梦醒好比真心,
前后只此一心,故说轮涅无别。
一心之中何以会有两种心?这是从元始以来,无明与真性俱生,使真性一心造成迷悟,遂成二心。
真心迷了成妄心,妄心悟了还原真心,实际只有一个真心的迷悟,若无迷悟也就没有什么轮涅之名了。
涅槃心是体,是不变的,是真实的:轮回心是妄心,只是真心所起的作用,是真心的一点幻影,
是变化的,是虚妄的。六祖说:“前念迷即凡夫(轮回),后念悟即佛(涅槃)”(《坛经》20,21)。
总之,佛和众生虽有迷悟,但总是一心。

《直指觉性》说:“所谓轮回与涅槃,全凭觉明(悟)与无明(迷),就在刹那一念,二者都在一心”(《直指觉性》ll)。
觉明是众生心的本性,即菩提妙心;无明是一心迷了成为妄心。“真心是体,是不变的,不生不灭,
名如来藏。妄心是心之用,所现如幻,随缘变化,是有生灭,名阿赖耶”,“阿赖耶是不生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起信论》140)。故无论真妄都是此心,妄也是此一心,真也是此一心。“迷悟之体都是一个,
一切有情的相续心中,并无有二”,意思说只此真性一心。因为妄心所现是假有,真心才是真实不变的。
妄心无体,妄没有自体,是依真为体的;妄是应舍的,
真是要求悟到的,虽在一心,但不能等量齐观。所以要息妄见真,方为究竟。
(二).息妄见真。说轮涅一心,即指众生心之本来即是佛性。达磨祖师未到中国以前,人们
对何处去求佛,尚不明确,也不重视,只偏重教理的研究,困于名相。禅宗一出,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就是指明,别处无佛可求,佛就是你自己的本心。众生心虽有妄想烦恼,
但本性是涅槃真性,这样轮涅一心的真心,才算落到实处。轮涅一心并非同等对待,
其目的是为了在妄心中指出什么是真性、它在何处,要你见此真性。
《大手印愿文》说:“非离此心,尚别有佛,本来现成之佛心,就在求悟"(《大手印愿文》86)。
众生烦恼心重,还不敢相信自心是佛。所以要息去妄想,才能明见真性。
《华严经》说: “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不具如来智慧(佛性),
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华严经》86)。
众生的自卑,就是颠倒执着,就是迷情。
(三)全面见性,这是大圆满提出的。真性是有体有用,体是本来清静,本无一法,只有灵明妙觉,
这是心的空的一分,这空寂灵明之心是心体,大圆满主张先悟心体空分,这是基本的,此为体;
但它的本性是光明,它又要去摄取万法,含藏于心,又把万法明现出来,
这摄取和明现的功能就是它光明的妙用,这是心的明分,这是有,此为用。故既要见到此心体的清静妙觉空分,
又要见到它的朗照十方的心的妙用明分,这才是见到空明二分的真心之全貌,即心的空明二分的本来面貌。
有一类人只见到心的清静一面,认为其他都是虚妄,一概排除,这是把心看成是静止不动的死物。
应该全面看待它,即它是活的,是能起作用的,这能含能现的就是你的明分起的作用。
所以六祖才提出不要“守空看静,百不思量”,只重空分,不重明分。应该知道万法就含藏在你的自性之中,“
自性能含万法”,“自性能显现万法”(光明),万法就是有,不是你能排除得了的。所以它要现万法就让它去现吧。
“现”也是不实如幻影,旋起旋灭。你只要觉照真性,对外境不沾染,不取不舍,去来自由,心无阻滞,
你不受缠缚,心得自在,则成解脱了(《坛经》l8,19)。
大圆满更指出能含摄和显明万物的是光明,是自心的本性。“诸佛三身五智德,众生心中诸习气,
境界情器所摄法,皆为菩提心之性”(《实相藏》28)。菩提心之本性光明含摄万法,
故心中含有轮涅、染净、真妄、善恶、美丑,什么都有,现时也什么都能现。
我们众生见到现美好时则想取,现丑恶时则想离,这是心、意、识(妄心)用事,走无明之路,
皆是流入轮回之因。若知道是本性光明之妙用,本自平等,不起爱憎分别,只用真知照着它,
心不染着,不取不舍,则心无所滞,得到自在。难道你能把。心的妙用也要割断吗?此用一断,则心不活动,
心成死物了,还有什么用?(《宁提》l0,11)。
大圆满认为佛教八乘以下只是息妄求真,只有第九乘阿底瑜伽才提直显真性,
因为他们见到心的全面,认为心体是一(空),而用有能现万法之现源,这是法性光明之妙用。
法性光明也是真心的本性,“出现在轮回和涅粱之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本觉心之妙用,
所现一切是觉性的幻化与游戏”,这都是指一心的体用不可断离取舍,
不论染净美恶都是自性去摄取和显现的,都是菩提心之用,不要去管它,体用全才是大圆满。
所以说一切现成,要无修无治。你只要不去缠缚,本自解脱,一切万法与你何妨?“轮涅万有诸法,
本自无量,本来平等。”又说:“轮涅无二觉性本一界,安住寂静离戏之法身,
即名无二无别普贤地”(《三自解脱论》200)。就众生真性之体性来说,
“觉性自然本智(光明)中所现一切情器世间、真妄染净,只是自起自现,皆如梦幻”(《法界藏》102)。
“不要去作分别,法性平等。轮涅万有都是一心所现。一心之体用,不可强分为二,
自取迷妄”(《直指觉性》2,13)。只有放任不管,则无有缠缚,本自解脱。
欲求见性者,要见到真心的全面是有体有用,故体空而用要现,这样的心才能活动。
一心包含万有,一心能显现万有,万有均在一心之中,体用不能分离,这就是轮涅一心之深意。
最后结语。上说轮涅无有分别,这是佛智境中所观察到的真理,在我们凡夫境界中,轮涅判分为二界。
所以应先掌握空明清净心,才不随无明妄心而转,故要重在见此真性。而要得见此心,也非易事。
又说见空明后,只时时内照、保任此一念清净心,不分别、不执实、不修不治,可以任运无为。
在我等众生来说,无始的无明和烦恼妄想都极为深重,纵有极大信心和决心,
也很难排除烦恼习气和种种业障的干扰,甚至为无明所转,则无有了期。所以若无一些对治助道的方法,
则很难成就。我们在理论上明白了分别真(涅槃)妄(轮回)的道理,但悟后之修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故在扣陪心之中,仍要常观人生难得、寿命无常、业果可畏、轮回苦恼,打下思想基础,不然修时怠惰,
不能坚持下去。同时,大乘人要发大菩提心,自己悟了,还要使一切众生皆能开悟,自利还不要忘记利他,
圆满二利才是佛法大乘之道。求见性之人,还应积资忏罪,消除业障,勤修止观,培积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这样才能毫无障碍地进行修持,并能速遇大善知识,得到其正确指引,
如此方能有个彻悟之期。所以扣陪心者,要重视修习前行,这是非常要紧之事。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6-08-23 18:47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8-23 18:4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452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