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果如法师从电影阿凡达开始讲起,
援引禅宗语录和现代生活的实例,告诉我们,
不需要虚拟的第二个人生,
不需要到潘朵拉星球去另觅彼岸净土,
只要启动我们的自性DNA,在此岸,⋯⋯
就可以活出真实的人生!
启动自性DNA的方法,就是祖师禅。
师父把祖师禅的正确知见和修行方法,
区分为五个启动自性DNA的密码,
活泼生动地引导我们进入祖师禅的世界。于第一义而不动
于第一义而不动<果如法师/启动自性DNA p.106页>
有一位出家人向惠能转述卧轮禅师的偈子: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
日日长。意思是,卧轮禅师有很好的修行技巧,
可以断除千百种的思绪和妄想,面对人事
万物,一切境界时,完全不会起心动念,
所以智慧一天一天的增长。
惠能听了,说:这个偈子表达的境界,
还没有明心见性。照这个方法修行,
只会更加束缚,不得解脱。
惠能于是做了一个偈子,教诫大众: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意思是,惠能没有什么修行的技巧,
也没有断除千百种的思想,面对人事万物,
一切境界时,心念数起,智慧又怎么能增长?
这,究竟怎么了?既然因为妄想执着,
我们才不太能启动自性DNA,那么,
不就是应该要断除妄想执着吗?
为什么卧轮「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是束缚、
慧能「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才是解脱?
对境心不起,叫做死人,
只要是没有丧失器官功能的人,
本来就会有眼耳鼻舌身意感官境
界的种种妄想,以为需要断除这些境界妄想,
其实是住着在「有」妄想的形相上面了。
「有」妄想这个想法的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妄想。
如果执着在「一定要断除妄想」
的这个想法上,那就更加束缚了。
惠能说他自己「对境心数起」,意思是说,
在面对万物境界的时候,他不停第生起空寂的
清净心(无念),
以清净心观照眼耳鼻舌身意感官境界的种种妄想,
明白「妄想」的真实本性是「空」,
所以就不会住着在妄想执着的境界(无住),
就能离开妄想执着的境界(无相)。
这样,就不会停留在妄想执着上分别取舍,
这样,就是在解脱的道路上前进。
惠能藉由这个偈子教导我们,不要担心,
也不要想尽方法去断除耳鼻舌身意的见闻知觉。
在面对人事万物,一切境界时,
只要生起我们的清净心,清楚觉知、
分辨种种感官境界和妄想,而能于相离相,
不住着不染境,不被动摇,才是真正的解脱自在。
这也正是佛陀在
所说的: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换句话说,祖师禅不是教你远离世间、
断除喜怒哀乐爱恶欲,而是在生活的当下,
当你面临这些境界的时候,
你历历分明每一个境界和身心感受,
同时,你清楚明白,这些境界和感受,
都是因缘和合的假有,
所以不会住着在这些境界,
不会被这些身心现象局困或束缚。
而且,你清楚明白,你所遭遇的每一个当下,
都是无数个「前一个当下」
最完美的和合展现,都是妙有。既然是妙有,
就不必断除妙有的境界和感受,
你依然如实的保有这些妙有,该怎么做(第一义),
就怎么做,
不为万物境界或身心现象所局困或动摇(不动),
善尽这些妙有的最大妙用。
就像我们在前面章节所提到的棒球投手王建民一样,
在球场上,他当然清楚对方球队的实力强弱、
打击手的火力、听得到球迷的欢呼或叫嚣,
但只要站上投手板,他眼里看到的,
只有捕手和捕手的手套,这一球该怎么投、
他就怎么投,他就是这样,一球一球投。一球一球投
-你是什么样身份的人,就在每一个当下,
去做符合你当下身份该做的事。
人事万物,各就其位,各司其事,这就叫做「世间相常住」。
所以,不要害怕,你不必没有知觉、变成死人才叫做解脱,
而是在日常生活中
「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依此应用,遍及一切,
修行就不再只是空洞的励志言语或想像
的空灵境界,而是落实在你的穿衣吃饭之间。
我们在祖师语录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教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