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309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 Lee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1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杂阿含经》卷2:
「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
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
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如是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CBETA, T02, no. 99, p. 7, c3-7)

身体就是我吗?所有众生在无量的过去世,现在世,
未来仍有无量的未来世,每一世都会有一个色身,
这些色身不论是好的色身、不好的色身、美丽的色身、
丑陋的色身、…这些色身都不是我,也与我没有不同,
这些色身与我不相在。
如果身体就是我,那我每一世都有一个色身,
哪一个色身才是我呢?色身会老会死,如果色身就是我,
那色身死掉之后,四大分离而成空,
我也必然随着色身成空而成空;然而色身会死,
我却带着业种去到未来世,又会出生一个新的色身,
所以 佛说「色身非我」。
佛接着又说「色身不异我」,色身是被我所出生,
因我而出生,色身乃是我的一部分,
怎么能说色身与我不是同一个呢?
佛接着又说「色身与我不相在」,
不能说色身在我(入胎识 - 真如 - 真实心 - 第八识 -
自性弥陀 - 自心如来 - 如来藏)里面,
如果色身在真如里头,
那你拉着色身的时候就应该同时拉住真如了,
可是没有人能拉住真如。有一天身体坏掉时,
真如心就离开了,所以也不能说真如在色身里头。
如果真如在色身里头,把色身割开之后,
应该会看见真如跑出来,可是也没有,
所以「色身与我不相在」。
佛接着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简单的说:【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意思就说:五蕴与我不一不异;五蕴如同海浪一样,
一波一波的生起又过去,每一世都有一个五蕴身,
而我 - 真如 - 真实心 - 第八识 - 自性弥陀 - 自心如来 -
如来藏如同大海,连贯三世。

http://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921000016KK03800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1-13 00:22 |
Adam Lee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1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图 1.



蕴(巴利文:khandha,
梵文:स्कन्ध,skandha,
孟加拉语:স্কন্ধ,skandha),
又译为阴或聚,
有积增聚合的意思,佛教术语,
意指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
佛教将蕴分析成五种基本元素,
即色蕴、受蕴、想蕴、
行蕴和识蕴五者,又称五蕴
(梵文:पञ्च स्कन्ध,pañca skandha),
旧译五阴、五聚、五众或五受阴。
《大毗婆沙论》记载「蕴」有六种含义:
问何故名蕴。蕴是何义。
答聚义是蕴义。合义是蕴义。
积义是蕴义。略义是蕴义。
若世施设即蕴施设。
若多增语即蕴增语。
1.聚义是蕴义者。
谓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
广说乃至若远、若近。
如是一切总为一聚。立为色蕴。
乃至识蕴聚义亦尔。
2.合义是蕴义者。谓诸所有色。
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
广说乃至若远、若近。
如是一切总为一合。立为色蕴。
乃至识蕴合义亦尔。
3.积义是蕴义者。
如种种物总为一积。名杂物蕴。
如是诸色总为一积。
立为色蕴。乃至识蕴积义亦尔。
4.略义是蕴义者。
谓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
广说乃至若远、若近。
如是一切总略一处。立为色蕴。
乃至识蕴略义亦尔。
5.若世施设即蕴施设者。谓色蕴可施设有三世。
乃至识蕴亦可施设有三世故。
6.若多增语即蕴增语者。
如多财名财蕴。多谷名谷蕴。
多军名军蕴。虽多人众。
不相叠肩。而同一事。故名为军。
如是俱胝那庾多等诸极微色。虽相去远。
以相同故。合立色蕴。乃至识蕴无量刹那。
虽相去远。而相同故。合立识蕴。
五蕴定义如《杂阿含经·五八经》:
世尊!何因何缘?名为色阴,何因何缘?
名受、想、行、识阴。
佛告比丘: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
所以者何?诸所有色阴,
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
触因、触缘,生受、想、行,
是故名受、想、行阴,所以者何?
若所有受、想、行,
彼一切触缘故;名色因、名色缘,
是故名为识阴,所以者何?
若所有识,彼一切名色缘故。
五蕴是指以下五种:
1.色蕴,总该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质。
2.受蕴,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
3.想蕴,对境而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
4.行蕴,
其他对境关于嗔贪等善恶一切之心之作用。
5.识蕴,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之本体也
五蕴的体性是:生灭、无常、苦、空、无我。
巴利三藏解说
在《巴利三藏》中,佛陀有详细的解释。
色蕴,包括「色」的过去、未来、现在、
内外、粗细、优劣、
远近等等[。而其中的「色」包括两类,
一类是地、水、火、风四大种;
另一类则是二十四种四大种所造色。
受蕴,包括「受」的过去、未来、现在、
内外、粗细、优劣、
远近等等。而「受」是感受及体验目标的心所,
此感情为对某种体验的感受,
而非涉及不同心所而生的复杂感情
想蕴,包括「想」的过去、未来、
现在、内外、粗细、优劣、
远近等等,其中「想」分为六种:
色想、声想、香想、味想、
所触想、法想.
行蕴,包括「行」的过去、未来、
现在、内外、粗细、优劣、
远近等等。与「想」类似,
佛陀依据「行」
所涉及内容分为六类。论藏中,
「行蕴」被进一步分为触、思、
一境性等五十心所。
识蕴,包括「识」的过去、未来、
现在、内外、粗细、优劣、
远近等等。与「受」类似,
佛陀依据「识」所涉及内容分为六类。
「识蕴」依据其生之因、
与其同时生起的「受」、
是否与智见或邪见相应等特点,
被细分为悦俱邪见相应无行心、
忧俱嗔恚相应无行心、
舍俱疑相应心等八十九心。
大乘佛经解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在开首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这一个「五蕴」。
《楞严经》将「五蕴」译为「五阴」,
而在经中的卷九及卷十,
还特别举例讲述了每蕴修行次第的十种魔相,
合为五十阴魔相。
《楞严经》所讲述的修行次第,
也就是相关于五蕴的次第顺序。
《楞严经·卷十》对于五蕴(五阴)的论述,
首先强调了:『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然后阐述了五种妄想─
「坚固、虚明、融通、幽隐、颠倒」
而对应了「色、受、想、行、识」五蕴。
然后阐述了五蕴的边际与次第关系而说:
阿难。是五受阴,
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
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
是受边际。唯记与妄,
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
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
灭从色除。理则顿悟,
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也就阐明了,五蕴妄执的生起次第乃是
「识、行、想、受、色」,
所以其销破次第也就是反向的
「色、受、想、行、识」。
五蕴其实也就是觉知境界的五层存在次第。
五蕴的五种觉知境界存在层次,
也就是觉性的五种妄执障碍层次,
也就是存在万象的显化层次,
所以也就对应了菩萨修行习证的渐进次第。
维基百科*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1-13 07:4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671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