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法性與心性
圖 1.
果煜法師 法性與心性:1.諸法相以緣起故, 無自性,乃名之為「空性」。 而空性者,乃法爾如是,非因緣生。 諸法相以心性故,能了別;故心性者,⋯⋯ 亦法爾如是,非因緣生。 一切諸法為是因緣所生,故無自性; 而無自性,即亦稱為「空性」也。 如空性者,乃法爾如是,而非它法所能生。 以上如已對中觀的思想, 能比較深入了解,即是很清楚而明確的。 同樣,諸法相以心性故,能了別。 前面說到禪宗有兩大思想淵源: 一是真空,一是妙有。 為什麼稱「心」的部分為妙有呢?因為有心, 諸法才能顯現出其存在與變化。 以心故,能顯了,所以稱心為「有」或妙有。 而心性,也跟空性一樣,乃法爾如是者, 而非它法所能生。 故如我們只覺悟到「法性」的真空, 而不明「心性」的妙有, 則於菩薩道中還是不完整的。 反之,如只感受到「心性」的妙有, 而不悟「法性」的真空,卻很容易變成外道。 所以必會通兩大淵源,才是圓滿的菩薩道。 2.譬如明鏡,貓來貓現, 狗來狗現。所顯現之貓狗,為心相也; 故隨緣流轉,有生有滅。 而能顯了一切相且不為所染者, 乃心性也。故心性者, 乃不動不轉,非生非滅者。 這關係,我們且用世間的現象來作比喻: 就像明鏡, 若貓的因緣來了,就現出貓的形象; 若狗的因緣來了, 就現出狗的形象。這些貓狗的形象變化, 即比喻為心中的相。 以心相必隨著因緣而顯現變化, 所以是無常流轉而有生滅的。 但是鏡子,不管現貓、現狗, 其能夠顯現諸相的本性, 卻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如鏡子, 照了一個醜八怪;這鏡子照物的功能, 不會因為照到醜八怪就變壞了。 同樣,鏡子也不可能因照到一位美女、 一朵鮮花,而使它照物的能力增強了。 不管照的是什麼? 它能照的特性,是不會改變的。 以鏡子能照的功能,來比喻「心性」, 也就是所謂的真如心。 能顯現一切相,而不為所染, 即是心性也,也即是真心的本來面目。 所以「本來面目」是什麼呢?若從著相的觀點, 而去指稱它是什麼?即非「本來面目」也。 至於有些經典說:這個鏡子曾被塵垢所染著。 其實既是性, 即不可能被染著。故所謂染著者, 但為「不見性」故,所以有染著。 這就如同前已說明的無始無明一樣: 為不覺悟故,有無始無明。 3.或問:如此是否可說「心以了別為自性」呢? 答言:如空性者, 是否亦可名其為萬法之自性呢? 於是,既以了別而稱為心性, 則是否能謂「心,乃以了別而為自性」呢? 對此,若答曰:是!心乃以了別而為自性。 則很容易被中觀學者, 指摘為「自性見」。 於是在此,我們也可反問中觀學者: 既諸法皆性空也, 則「空性」是否為諸法的自性呢? 4.其實,既心外無法,了別之外無復其餘; 故既無他者,即不成自。 由是不應言:心以了別而為自性。 其實,是否為諸法的自性? 乃牽涉到:我們對自性的定義為何? 若謂自性,就是它本來的性,就是自然存在的性。 則謂:「空性」乃是諸法的自性,也無不可。 但是很多人所謂的「自性」, 乃為與「他」對立故, 才成為「自」。故如此的「自性見」, 才是中觀所極力破斥的。 以緣起法而言,諸法除了空性之外, 就沒有「他」性可言。 於是以既無「他」,則不成為「自」 (與「他」對立的「自」)也。 因此就不能說:諸法乃以空性,而為自性。 同理,既了別之外,無復其餘。 於是以心外無法故,不成為他。 而既他不成,當自即不可得也。 故不可說:心以了別而為自性。 以上既了解為「自性」的定義不同, 所以結論當就有所差異。 因此於《六祖壇經》說:自性本來清淨。 其實也沒錯, 但是這個「自」,是指本性之意, 而非與他對立的「自」也。 五、真妄之際: 1.若以見「心性」故,而不著於相; 即是『真心』也。 既「性」,乃不離相也;故並非必得排除萬相, 才能真契入於「真心」。 雖也能覺照到相的存在與變化, 卻為已「見性」故,而能於相中心不起染著。 這雖覺照而不起染著之心,即是「真心」也。 所以真「見性」者,不只猶能覺照到萬物的相; 甚至因心不起執著故,相還能比以前更廣大、 更開拓、更清淨也。 2.是以真心乃遍一切時、 一切物、一切處。簡言之, 既萬法唯從了別而映現,即萬法不出一心之外。 非心外有物,非物外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