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有清高的修持,也要有隨和入世度眾的方便,
這樣才不偏廢一邊,才能把握中道。
藥山禪師與李翱
藥山禪師俗姓韓,唐灃州人,少年敏俊超群,素懷大志,曾說:⋯⋯
「大丈夫當有聖賢志,焉能屑細行於布巾邪?」
遂捨棄世俗,投石頭禪師門下,因住在藥山而聲譽震遐邇。
當時,名學者李翱久慕禪師德行高遠,
恭敬地邀請禪師到家中供養,
但是屢次邀請,禪師都不去應供,
於是李翱親自入山拜訪禪師。
剛好遇見禪師坐在山邊樹下看經。
侍者看見大名鼎鼎的李翱來了,
趕快上前說:『師父!太守來了!』
但是藥山禪師聽了之後,仍然紋風不動,
照常看經,並不理會李翱。
李翱懾於禪師的威儀,必恭必敬地站在一旁等待了好久,
禪師一直毫無動靜,最後實在不能忍耐了,
就憤憤地說:『見面不如聞名。』
意思是說:我仰慕你藥山禪師的名聲,特地來拜訪你,
想不到也不過是拒人千里之外,虛有其名的禪師罷了,
說完話怏怏不樂地舉步就要離開。
這時,藥山禪師卻開口說話了:『何必貴耳賤目?』
意思是告訴李翱,何必將耳朵所聽到的就以為了不起,
而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反而認為沒有價值,興起虛妄差別呢?
李翱畢竟是一位知書達禮的文人,聽了禪師的話,馬上拱手道歉,
並且虛心請教禪師:『如何是道?』
藥山禪師以手往上一指,又往下一指說:
『懂嗎?』『不懂!』
禪師再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於是欣然有得,回去後,做了一首偈子道: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讚歎藥山禪師行解合一,心中坦蕩蕩,已見自性本源。
李翱聞法後,甚為欣喜,
又問禪師道:『什麼是戒定慧?』
禪師卻潑了他一盆冷水說:
『我這裡沒有這許多閒家具。』
三學戒定慧本來是佛法的綱要,每個人都要奉行不違,
但是禪宗的特色,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對於繁瑣的名相是不重視的。
禪師為了破除李翱的執著,因此否定了三學的名相,
要他直接的從本性上去著手。藥山禪師接著又告訴李翱: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有清高的修持,也要有隨和入世度眾的方便,
這樣才不偏廢一邊,才能把握中道。
然而李翱還是未能參透,他向禪師說:
『閨閣(私心)中物捨不得。』
心中仍然有罣礙,不能超然塵外。
唐名詩人李商隱因此作詩評李翱悟性不高說:
雲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隨指落深坑;
溪花不耐風霜苦,說甚山高海底行。」
可見禪師的悟境,並不是常人所能輕易理會得到的。
以李翱的聰明博學,都無法窺見藥山禪師的功行,
更何況一般凡夫俗子?
禪悟原是脫胎換骨的境界,不是有限的語言所能說明的;
不是有形的現象所能詮釋的,如果以常識的妄執去知解禪境,
彷彿霧裡觀花,無法參透禪的本來面貌,要了解禪的境界,
也要具備實際禪定的功夫。
以上文章為星雲大師於清華大學演講稿*